第34页
这时候的肥皂在中国,是一件新鲜又奢侈的存在,一小块肥皂便要四毛六分钱,是都市中白领所拥趸的存在。 但是当今中国,没有一家商行拥有肥皂制作的技术,肥皂行业完全被外国商人垄断。 而且这时候的肥皂不像现代四四方方的一大块,而是长条形状的一小块,原料低廉,而成品却价格昂贵,完全是暴利行业。 第21章 第 21 章 陈殊心想, 肥皂制作的原理并不复杂, 高中课本上的知识原理陈殊还记得, 况且自己还陪小外甥做过手工香皂。肥皂制作的技术在外国商人看来是绝密的天顶星科技,在陈殊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当下翻身起来,找了纸笔,把报纸上的联系方式地址都抄写下来,打算找个时间去看看。 第二天早上, 一家人正在吃早饭, 冯太太从医院回来:“那个看护很尽心,把老太太照顾得很周到,我看就定下她也不错。” 陈殊舀了碗粥递给冯太太:“那当然好了。” 冯太太坐下来, 瞧饭桌上只有白粥和咸菜:“你们早上就吃这个啊?晚上不是和好了面,让你们包包子吃吗?” 尔雅笑:“妈, 你看我们几个谁会包包子啊?您可看见了, 您不在家,爸爸就随便凑活了。” 尔雯总结:“所以,请看护是很有必要的。” 冯太太白了两个小丫头一眼, 挽起袖子要往厨房去。陈殊忙拉住她:“够了,够了, 早上喝点粥就行了,包子太油了。” 冯先生也说:“你坐下吧。” 陈殊边吃想起肥皂厂的事情,问冯先生:“我昨天看见报纸上有个的德国商人要出售肥皂厂……” 话还没说完, 冯先生就道:“可别提那些黑心商人了, 他们只卖设备, 不买技术。等你光买了设备,没有技术也做不了肥皂。徐家汇的杜仁礼杜老板就因为这件事,生生亏了几万大洋,连自己原先的药房买卖都险些卖掉,来填窟窿了。” 陈殊点点头:“那这么说,这位德国商人的设备肯定是卖不出去了?” 冯先生摇摇头:“谁知道有没有外地的傻大个儿呢?你是知道的,在咱们中国,有些人看见洋人就高看一眼的,天生就腿软,站不起来。” 今天是星期六,两个小丫头不用去读书,吃饱了就放下筷子:“妈,我们去中央公园了。” 冯太太立马叫住:“不准去,今天家里大扫除,谁也不准去玩。” 两个小丫头傻了眼,见冯先生和陈殊老神在在,不服气:“谁也不准去玩,那爸爸和陈姨呢?” 冯先生放下筷子,笑:“我要去报社兼职的。” 陈殊也笑:“我约了《光明日报》的主编,是正事,可不是去玩。” 两个小丫头哀嚎一声,立马被冯太太赶去厨房烧热水,准备大扫除。 陈殊看了看表,已经八点多了,和《光明日报》的孔立人约好了早上十点见,因此不敢再耽搁,穿上大衣,慢慢走着过去。 那篇《大国崛起》在陈殊看来终究不是自己的文章,虽然当时写出来挣钱,但也不希望处处顶着个《大国崛起》作者的名号。倘若别人因为《大国崛起》这篇文章高看陈殊,她是免不了心虚的。因此,《光明日报》的孔立人孔主编来信邀约时,陈殊便把地点定在了外面,而不是在报社见面。 要是在报社见面,别人见了,孔主编免不了要介绍一句:“这是《大国崛起》的作者梦柯先生。” 孔主编是虽然思想上很西方,但是穿着打扮,无疑还是东方的审美。 一进去茶楼,便有肩膀上搭着白毛巾的小二来问:“小姐几位,楼下还是雅间?” 陈殊便道:“约了人,二楼雅韵包间。”那是孔主编常年包的包间,但凡是他来这儿,无论是喝茶还是谈事情,无一不是这个包间。 小二一听便明白了:“小姐是孔先生的贵客,小人带您上去,孔先生早就到了。” 甫一进去,便看见孔主编一袭青灰色的长衫,带着一副黑框老眼镜,留了一把美髯。要不是头上的头发是短的,陈殊几乎以为这就是老照片里面的留着大辫子的清朝守旧遗老。 孔立人见进来位年轻的小姐,笑:“沛秋告诉我梦柯先生是位年轻女子,我初时还不信,道,能写出《大国崛起》这样文章的必定是个游历过各个国家的老朽。没想到,倒真是英雄出少年。”又伸出手去握手:“梦珂先生,初次见面,久仰了。” 陈殊伸手回礼,浅笑:“孔先生折煞我了,我那篇文章遣词造句错落处甚多,要不是孔先生校正,也不能够发表出去。” 文人大多清高、狂傲,但是陈殊这样的自谦也的确是很让人有好感的。 两个人坐下来,孔立人给陈殊倒茶:“普洱,不晓得梦珂先生吃不吃得惯?这人老了,吃茶便要吃得浓一些了。” 陈殊说了声谢谢,汤橙黄浓厚,微微抿了一口:“滋味浓醇,论茶,还是咱们中国更胜一筹。” 孔立人赞同:“要论茶,西方人是不懂的,在东亚也只有日本人大约懂一点,可日本人的茶道都是唐朝的时候从中国偷去的,从根上就上不了台面。” 陈殊听了,只是笑笑,却并不附和。 寒暄了两句,孔立人便拿出一张合同:“这是需要梦珂先生签字的授权书,把《大国崛起》的出版事宜全权授予《光明日报》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