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380节
书迷正在阅读:在选秀奋斗的我总被迫修罗场、小海马娇养日常[七零]、杀戮拼图、我真有这么坏吗、八十年代顺风顺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凶残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闯无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就是性格有些跳脱好玩,这样的人本身就不适合科举,能考中三甲,大概也是因这几分聪明劲。 “那如果有人诬陷你自己买的花魁,其实是别人送的呢?” “额……”丁礼泉有些答不出来了,“黄兄,我觉得我此生当不到什么大官儿,应当不会有那么多的考验吧?而且还都冲着我的软肋来。” “啧。” 梅怀古心给他整得一哆嗦,“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那能答什么?到时候再说呗。我朝中想办法巴结个人,自己再正直些,其他的还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朱厚照把这个人的名字记下来了。 他其他没瞧出来,只觉得这人是有股子灵性,也好玩。 后来回宫的路上, 他跟张永吩咐,“将他分到山东吧,找个知县的缺儿给他。” 朱厚照想看看他干得怎么样。 “是。陛下,今儿这人动作轻佻,全无礼数……” “不知者不罪。” 另外一边,梅怀古回过头去又到悦庄找了丁礼泉。 门‘哗啦’一下开了, 丁礼泉笑道:“啊,来了。快,梅兄,别摆个臭脸了,筷子给你备好了。” “你知道我要回来?”梅怀古有些讶异。 “知道知道。你今天一肚子的话没说出来,不来找我说说,你能睡得着觉啊?” 丁礼泉自己吃得倒是开心。 “那你知道黄兄身份不一般吗?” “知道!若我所料不差,他应该是朝中重臣之子吧?看他身边那些人,估摸着还不是一般的重臣,或许会是谢阁老之子。” 他是指那个在侍从室的谢丕。 谢丕也很年轻。 而且长在官宦之家,身上也有股子贵气。 主要是皇帝的身份,丁礼泉实在是想也不敢想。 “知道不一般,你还乱说?!” “我何时乱说了?” “勾栏!” “逛一下勾栏怎么不能说?你逛得比我还多!” “你!”梅怀古给他气够呛,但人家说的事实,“算了。你什么时候瞧出来的?” “他说自己一直在书斋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 “这话怎么了?没问题啊。” 丁礼泉无奈,手中的筷子抖三抖,嘴角勾起来,有些纨绔,“哪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会这么清楚知道皇上近来多任用有地方政务经验的大员?” 喔唷? 梅怀古颇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而且,我还告诉他,我要在京师之中找一靠山。”丁礼泉嘿嘿笑着,“那就是说给他听的。下面的人想靠上面,上面的人要用下面。这次先隐晦一提,等下次再见到,可以再进一步说。” 听起来这个家伙都打算好了。 他自己略微一想想,还点头,“嗯,就这样。不过这要靠你了梅兄。” “哪有什么下次,阁老家的儿子,也不是说见就见的。” “喔……”丁礼泉愣了愣,“那也无所谓,咱们先去不夜城的新园子里瞧瞧再说。” “你可真是心大。” “当官儿嘛。心小当不了官儿,要不然随便出点什么事,都得吓个半死…… ……哎,你说咱要不要也叫上他?阁老的儿子,也要逛园子吧?” “吃你的饭!” …… 之后几日,一些仪式性的流程走完之后,新科进士开始授官。 与以往的惯例有些不同的是,状元、榜眼、探花仍然入翰林院, 但自二甲进士开始,排名靠前的最先不是授各部主事,而是多选为知县、县丞,其中又以县丞为多。 当然,在正式赴任之前,都会有六个月左右的观政时间,有些观政礼部、有的观政户部,这是老规矩,给进士们学习用的。 至于为什么前三甲还是不变,朱厚照也是卖朝廷老臣一些面子,那些人去翰林院是惯例,既是惯例,那也不好全都改了。 皇帝并内阁以及吏部尚书梁储,对这些人的去向还是做了相对仔细的一个安排。 朱厚照还与梁储商议,吏部内部要进行一次专门的秘密专项考核,就是以三年为期,专门考核他们的政绩优劣。 而二甲进士张璁,他的去处,被定在了一个好地方,淮安府山阳县! 朝中无大事,朱厚照就把心思落在这些地方,用人方面,他花再多的心思都愿意,也是经这个叫丁礼泉的提醒,他命梁储把这几年表现的较好的知府、知州人选挑了出来。 这些吏部考功司都有记录,调出来不难,但他并不会完全相信这些人的话。 “靳贵,拟旨。” “是。” “第一封旨意,由侍从室直接发往四川巡抚衙门,令费宏详述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和叙州府知府付茂兴三人的为政举措、个人性情。提醒他,了解的角度要全面,既要看上司对他的看法,也要了解下属、百姓对他的评价,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他们的为政之能、为政的德和为政之道。之后将结果以密件的形式送朕御览。” 皇帝这边说话,那边靳贵就已经写完了,不是原话,而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秘书,是要有这个本事的。 朱厚照看完之后点头,“嗯,用印。” 之后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封信,分别送给山东刘健、福建王鏊、应天府何鉴以及河南彭泽。里面都分别提到三个名字。 数量少了,怕万一核实此人是个假货,数量多了,工作量也大,反而会出现随意马虎的情况。所以三个正好。 至于知县这一层面,大概还是要借助巡抚与布政使这一层级的官员。 等忙完了这件事, 礼部尚书林瀚又入宫来。他还有皇帝大婚一事摆在心头。 “陛下,此次迎娶外族之女……其中礼节,臣遍翻史书,查了些旧制,拟了一个方略,还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拿过来也没看,放在一边,“这里是大明,请他们入乡随俗,和两位皇妃统一起来吧。不管过去是什么身份,今后都是朕的皇妃。” 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这觉还不知要怎么睡呢。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婚 正德元年10月18日。 皇帝诏旨,遣英国公张懋为正使,礼部尚书林瀚、驸马都尉崔元为副使,并在他们的陪同下,祭告天地宗庙,命定皇后人选和大婚之期。 次日,皇帝于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正副使四拜皇帝。 皇帝身穿冕服,赐其册文,上书:兹选大兴县主簿夏儒之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这是“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中的前两个程序。 正统年间,皇帝如何成婚的礼仪都已经定好了,到朱厚照的时候只用跟着做。这种事情,他也不愿意动脑筋去改,因为不管怎么改,都是很繁琐的。 而张懋、林瀚、崔元受命以后,带着随员和礼物,从皇宫正门浩浩荡荡的出发。 此时的皇后家中也非常忙碌。 一个县的主簿,实在称不上什么大官,而且还是和皇帝成婚这种事,方圆几百里找不出个样板,即便有再长的时间准备,也难免会有慌乱,好在会有礼部的礼官先前一一说好。 而大门之外,张灯结彩,灯笼高挂这自然不必多说。 入门以后的院落内有书案,礼物则陈于正堂。 夏儒颇有几分紧张的在家中等候,这个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闺女还不算正式的皇后,但左右就是这几天的事,于是一些礼仪反倒比宫里的要求更为严格。 比如说他自己不会去看,也不叫其他人随意靠近。 靠近了,到底谁给谁磕头这都说不准。 等了不知多久,宫里的仪仗队到了。 到这个时候,双方所有的动作都是规定和商量好的,谁做什么、说什么,甚至是站什么方位、顺序,全都不能错、乱。 首先是礼官先来,高喊: 奉制建后,遣便行纳采问名礼! 随后皇帝任命的正使在院落里说:英国公张懋奉制纳采! 夏儒按规定回答: 蒙制访,臣夏儒不敢辞! 接着,礼官会将夏儒引出正堂迎接皇帝的正、副使,双方见礼。 而后所有人,包括一应随员,全部进入正堂。 之后就是副使宣读制书,交予彩礼。 夏儒写下制书答文,收下厚礼。 这,就是所谓的纳采。 整个流程非常复杂且枯燥。 而之后的问名,就是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这也有一套流程,毕竟是‘奉制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