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微微眯起凤眼,不带半点情绪。 “出了江宁,朕该好好敲打。” 李德全不敢问是什么敲打,在旁默默听着,忽闻皇上问他:“你说,太子老四老八这几日,很晚才歇?” 李德全小心一笑,说出猜测:“比平日稍稍晚上一些,想来是忙于思政。” 皇上颔首,又问起弘晏起居,半晌想起借走的工匠,扬眉道:“不知何日才能归还。” …… 皇上虽派给弘晏一个吕姓工匠,但暴露了吕匠人真正的后台,弘晏恍然大悟,为计划着想,没有允许工匠复命,也没有允许他打小报告。 先是挪到别院,而后又有曹寅派人盯着,过程躲躲藏藏神神秘秘,皇上还真不知他捣鼓出了什么东西,在纺织方面有什么创新。 皇上老神在在,稳坐钓鱼台,因着乖孙想要推广,必然寻求他的同意。身为一国之君,白日里政务忙碌,或是抽空微服,暗访临近府县的民生,或是巡视河堤,接见地方官员,诸多因素相加,于是没有吩咐李德全暗查—— 查过了,还叫什么惊喜? 万万没想到,惊喜来得那么快,唯独换成衙门外的登闻鼓,还有层层递上来的举报信。 弘晏送礼的第三天清晨,御书房。 刚刚展开盖有血印的信纸,李德全大惊失色的脸凑过来:“皇上,曹家织坊的管事状告曹大人,说,说,曹寅德不配位,上任以来贪污受贿,强买布匹,剥削坊工,除却迎驾以及修建行宫所耗,足有……八百八十八万两之巨!” 皇上手中的信落在了地上。 又有小太监急匆匆赶来,慌里慌张道:“皇上,苏州织造府的小吏千里迢迢状告李大人,说李煦为官不仁,鱼rou百姓,足足贪了六百六十六万两!” 皇上面庞剧烈一抖。 不知过了多久,他悠悠感叹:“这个数字,倒是吉利。” 李德全:“……皇上!保重龙体啊!” 第135章 再抄 一更 保重龙体? 一个八百八十八,一个六百六十六,加在一块堪比江南两年税收,再垮的龙体都能给弄精神,何况本就没有大碍,皇上觉得自己康健得很。 他叫曹寅李煦做他的眼,以江南安稳为责,遇上特殊可便宜行事,多年下来,二人办事兢兢业业,从没有出过大差错。 除此之外,修建行宫、打探消息处处需要用到银两,单凭俸禄远远不够,用些手段敛财,也是他默许的。 正因如此,整顿吏治之时,都察院有请求清查的折子,全被他按了下去。只因曹寅李煦于他有用,做的一切利于朝廷,利于帝王,南方安定何等要紧,又有反贼渗透,不似天子脚下,全处在掌控之中,实在轻忽不得。 他们有用,且有大用。 也是元宝梦见神女以来,江南之况大有好转,南巡纵观两家作为,他这才带上审视的目光,让老八时不时汇报一次。 刚准备敲打一二,万万没想到能闹出这般丑闻,竟还敲了登闻鼓,将巨贪之名摆在明面上,绝了私下处置的路。 登闻鼓不是那么好敲的,那可真是豁出了命。 如此一来,群情焉不激愤?若有证据轻轻放过,江南焉不生乱? 贪不是大错,贪得多,贪得愚蠢才是! 真是出息了。 皇上瞥他一眼,平静地拾起飘落在地上的血书,一边吩咐李德全,一边唤来灰衣侍从:“去,给朕查明原委。曹家人求见一律挡了,秘密召府衙的官员见朕,还有敲登闻鼓之人。” 李德全心惊胆战地应是,脚步一转,犹豫着低声道:“老太君……” 皇上神色愈发平静:“不见。” 天凉了,该扩充国库了。 —— 短短一个时辰,织造府风云骤变。曹寅李煦先后求见都被拦下,老太君拄着拐杖颤巍巍前来,同样没见到圣颜。 雪上加霜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想去府衙了解原委,却怎么也寻不到人,想要走皇长孙的路子,发现弘晏晨起之后,便前往御书房读书;皇阿哥微服寻访巷里人家,一时间争辩无门,连句冤枉也说不出口。 还有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织造府的账簿没了! 李大人作为曹大人的难兄难弟,又是气恼曹寅吃独食,又是怨他牵累自己,通风报信招来无妄之灾,嘴上急的起了燎泡。 什么八百八十八,六百六十六万两?太过荒唐,都是造谣,都是无稽之谈!! 他深吸一口气,阴沉着脸道:“是赵家刘家的人。他们安插的探子,拼尽全力探出别院机密,记恨上了妹夫你,为此不择手段,更不会讲道义,雇佣刺客偷几本账又算什么?” 杀人放火都行,他们有的是财力! 曹寅半闭着眼,听着只觉讽刺,连告知李煦实话的心思都没了。终日打雁,竟被雁啄了眼,千算万算没料到被联手的豪强捅了一刀,记载一切隐秘的账簿不翼而飞,别院那头的心腹,他亦联系不上。 最重要的是皇上不见他。 曹寅的面色是恍惚的,阴霾的,如同做梦一般。 不过短短几天,神物兴旺曹家的日子近在眼前,怎么就成这样了? 如今之况,容不得人不焦心,便是运筹帷幄,素来冷静之人也会失了分寸。曹寅没有回应李煦,缓缓开睁眼,招来最为信任的的大管家,从牙根挤出几个字:“务必寻得账簿,不论用何手段,惩治那些吃里扒外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