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红楼之晚韶华在线阅读 - 第75页

第75页

    夏竹也是满脸笑容,笑道:“好,多谢jiejie记挂。”

    一面说一面上前扶住,仔细打量她,只见她身上穿着海棠红百蝶穿花对襟褙子,下

    系着翡翠撒花长裙,头上挽着百合髻,发髻正中簪着一支赤金累丝镶红宝的梅花钗,一侧鬓上簪了一朵纱堆的绛桃,发间零星点缀着几朵指头大小的米粒珠珠花,耳上一对金嵌珍珠灯笼耳坠轻轻打着秋千,不禁赞叹道:“哎哟,我的jiejie,一年不见,越发好了。”

    茯苓抿嘴一笑,道:“meimei越来越会说话了。”

    夏竹笑道:“咱们快进去吧,奶奶等了多时了,已经叫人来问过几遭了。”

    茯苓道:“该先去给老太太和太太请安才是。”

    夏竹笑道:“今儿老太太太太和二奶奶都去永昌公主府赴宴了,要晚间才能回来,咱们先去见奶奶便是。”

    茯苓含笑答应着,一面说话一面慢慢往里面去,小丫头翠儿见了这侯门公府的气派,早已不知道该如何行事了,只低着头战战兢兢地跟着。

    一路上遇到好些丫头婆子,她们都是认识茯苓的,见她衣着打扮不同以往,言笑间自有一股不同的气度,心下都十分羡慕,都是这府里的奴才,人家却遇上个好主子,得了恩典放出去嫁了个好人家,如今成了秀才娘子,穿金戴银,呼奴使婢,和主子奶奶们也不差什么了。

    走了约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李纨院里。

    李纨忙命人迎了进来,众人经年不见,自是一番契阔。

    茯苓请了安,方送上拜礼,都是江南的土仪,除了新鲜花样绸缎、茶叶、瓷器、香扇、香珠、并许多点心和果品外,又额外多了两个金玉项圈和一匣药材,装着两支上好的野山参。

    李纨见那两个金玉项圈均是赤金累丝攒珠的,上头的珍珠皆是莲子大小,晶莹圆润;两株人参也都有拇指粗细,拿到市面上便是三十两银子一换也不容易得,不禁皱眉道:“来就来了,送这么些东西做什么?太破费了。”

    茯苓抿嘴一笑,道:“数年不曾来请安,这两个项圈是单送给兰哥儿的。那两支人参却是家中一位叔父给的,他老人家幼年也曾入学,因不得中,便弃了书本,作些药材贩卖的生意,这些都是他老人家从长白山那边收来的,才花了几两银子而已,不值什么,奶奶先前给的嫁妆那般丰厚,若是连这点东西不肯收,那我下次可

    不敢再登门了。”

    这些年来茯苓一直感念李纨的恩典,她虽说是丫头出身,但是自幼跟着李纨读书识字,吃穿用度比寒薄人家的千金小姐还要好,又早早得了恩典放出去,嫁了个好人家。

    夫婿对她极为爱重,上无公婆,下无妯娌小姑,虽有一位老祖母,却是慈善宽厚的,在周家便是自己当家做主,日子过得甚是和乐,如今自己有了儿子傍身,夫婿又中了举人,将来若有造化,说不得还能给她挣个诰命回来。

    若不是当初主子的恩典,她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话都已说到这份上,况李纨也知她家不难于此,便命人收下了。

    闲话了一番家常,李纨方知茯苓她夫婿中了举人,心中也为她欢喜,道:“这可是喜事,只是既中了举人,怎么今年没回京参加春闱?”

    作者有话要说:小修了一下,时间线记错了,这时候黛玉早就出孝了

    第43章 第四十三回

    说到这个茯苓也叹气, 道:“我们原说年前上京来准备会试的,谁知他先前秋闱用功太过,伤了底子, 还未启程便病倒了,足足养了两个多月才好,大夫说要小心调养, 不可cao劳,再者他这次中举排名便在末位, 会试并无把握,便决定缓一缓, 多读两年书, 三年后再考。”

    李纨听罢点头道:“这也是正理,身体最重要, 横竖周举人年纪尚轻, 二十几岁的举人已经是难得了。”又问道:“这次进了京可就不回江南了罢?”

    茯苓闻言笑道:“可不是,横竖三年后还要在京中参加春闱, 可巧又有程知府府上想为他们家小公子聘一位西席, 已经说好下月便进馆, 自然不回去了。”

    李纨微微一笑,自然明白其中的缘由, 俗语说穷秀才, 银举人,金进士,中了举人就极少有缺钱的, 名下土地可以免税,还有一些商贾的孝敬,各处的润笔等等,且在知府家坐馆,束脩什么的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结交人脉,将来官场上也好照应。

    房中众人听了都极为羡慕,淡菊斟了杯茶给她,笑道:“jiejie如今可算熬出头了。”

    听了这话,茯苓抿嘴一笑,“都是奶奶的恩德,不然我哪有今日。”

    正说话间,宝玉和黛玉迎春姊妹几人也都到了,进屋便笑道:“听说茯苓jiejie回来了,我们也都来看看。”

    茯苓忙上前请安,各人见了礼,方重新坐下。

    宝玉率先便问道:“jiejie多早晚回来的?”

    茯苓笑道:“前日到的,因连日舟车劳顿,在家歇息了一天,今儿便来看望奶奶和二爷并诸位姑娘们。”

    探春等人也问了些路上是否顺利等话,茯苓便将进京途上的一些趣事见闻说了,黛玉倒还罢了,宝玉和三春姊妹却都是从未出过京的,都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得比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还好听。

    黛玉笑问道:“我记得jiejie家的哥儿也有一岁了罢?怎的今儿没带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