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天上掉下个林叔叔[红楼+清穿]在线阅读 - 第126页

第126页

    但是这会儿的确得了人好处,只要忍着,没有训斥人。用了晚饭,天也黑了,四爷便把人留下,在府里休息一晚。

    而林子真把水泥制作法子给了四爷,只道他是在一本外籍书上看到的,顺便强调了下发明水泥的发现者的姓名,就把这事丢开了。

    便有恢复到以往那德行,嘻嘻哈哈的带着几个孩子,蹲在房间里开始折腾起来,去做些小实验,从厨房要了些白醋,和萝卜碰到一起的时候,就见萝卜由白变成红色,这就是简单的酸碱指示剂中的遇酸变红。

    闹腾了半天,直到被四爷派来的苏培盛催促了半天才各自去休息。

    四爷的动作很快,工部根据林子真提供的法子,又进行了一轮试验,一经确定水泥的性能后,工部上下都高兴的不行,开始琢磨如何实现大量生产,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小批量的生产,但是慢慢的,生产量越来越大。

    满足官府自用后,还开始对外挂牌出售,不仅为大清省了笔钱,反过来还赚了不少,不过这是后话了。

    同时,远在蒙古的康熙帝,也收到了四爷的奏折,以及里面附带着林子真的建技术学校的计划书。

    康熙帝看着这个详实的计划,想法固然好,但是建一个学舍,可不是那么轻松的,看林子真拟定的那些科目,就知道前期需要庞大的投入,不光金钱,还有后续陆续需要的物资,所需巨大呀。

    而朝廷现在可没那么多钱去供他试错。想到前几日,户部那老尚书递上来的那阴阳怪气的奏折,话里话外都是嫌他用钱多了,但是南巡,还有巡幸塞外不都是出于为大清考虑嘛。

    他只是为了玩乐?这次就连随行大臣的补贴可都是走了自己的私库,这样老尚书还不满意,还动不动就拿不干了来威胁他,他能说什么呢,毕竟这些年,大清亏空的账面都是靠着老尚书精打细选,才慢慢填补了不少。

    即便委屈,还只能好言好语写信回去把人安抚下去,谁叫他当时私库出了一大笔钱,头脑发昏,还手欠,先写信回去责备了人家。

    康熙帝很快收敛飞远的思绪,把精力集中到计划书上,到底是年轻人,过于理想化了,不想翻到最后处,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资金自筹。

    这下原本不想回应的康熙帝,很快改变了想法,爽快的提起朱砂笔,写了龙飞凤舞的允。年轻人想做事情,一心为了大清,为了百姓,怎么直接打压他们的积极性,总要多给他们些机会,让他们成长起来才是。

    到底不愧是他看好的年轻人,要是朝廷能在多点这样的年轻人就好了。

    而这些林子真当然是不知道的,等到皇上允许传回来,便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好在康熙帝也没有抠门到底,而是给林子真划了块地盘,距离京城有些远,不过好在地盘大。

    四爷也给林子真送了份礼物,他自己根据林子真所写的计划书,画了一副建筑设计图,还别说不仅好看,还兼顾了功能性。

    学校施工没多久。他还没开始拉赞助,黛玉知道叔叔最近在筹备的这事,大手一挥,就给捐了一笔。

    随后四福晋,弘晖,大格格他们也知道了,他们不光自己捐了一笔钱,而且还跑去动员了自己的关系网,在自家妯娌,各自堂兄弟姐妹中帮着林子真宣传。

    这样一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群大清皇子,以及他们的福晋都纷纷捐了一笔钱,在庞大的皇室家族合力之下,林子真这里便得到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甚至都不需要他额外化缘。

    林子真一边笑着数钱,一边把每个人捐献的金额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等到大清第一所技术学校,林子真还特地让人在学校的正中心立了两块高大的丰碑,一块上面刻录着捐款建校的人名和金额,而且在刻录人名的时候,对于同样捐款的皇子福晋们,林子真没有忽略她们的姓名,征求她们的同意后,将她们的名字完整的刻录在上面。

    这事除了三皇子颇有微词外,其他皇子都是默许的态度。好人都让林子真做了,他们可不想在福晋那里扮演坏人。不然,少不了一段时间要被自家福晋阴阳怪气。

    而另外一块,则是留空,林子真打算用来刻录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杰出人物。

    第62章

    时间一晃,即将进入初冬,康熙帝等大队人马这才从紧赶着,终于在颁金节之前回到了京城。得到消息的后的皇子们和大臣们,一大早就感到京郊去等着,迎接圣驾。

    车队一进入到京郊,不少人就发现易于寻常的地面,不知道工部是如何弄的,放眼望去仿佛一大片天然的石砖,不经过需要经过切割平铺在地面上,人车走在上面平整的不行,一点颠簸都感受不到。

    康熙帝听到外面的惊呼,揭开帘子往外看去,这大概就是老四来信说的水泥了吧。当下便叫停了御驾,亲自下车查看了起来,前面皇上一停,其他人那还能安然坐在马车里,也跟着纷纷下车,太子和直郡王伴在康熙帝的身边,这会儿正拿着东西对这水泥地敲敲打打。

    这会儿对这坚硬如岩石的地面,惊喜不已,不过作为从小在政治权力中心的皇室长大,精心培养出来的太子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东西的好处和意义,四弟他们献上来的这水泥,对大清来说真是个好东西。所需的原料又不昂贵,用来铺路和修堤坝建房子再合适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