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还魂草本来就在功德池中被蕴养多年,乐瑶元君的魂魄已经修复如初,即将醒来,被灌愁海之汤和甘露一激,乐瑶元君醒了过来,化为人形。不过因为蕴养不足,又被警幻用太虚幻境中的七情六欲侵染,竟失了之前的记忆。

    神瑛侍者是赤瑕宫的侍者,说是侍者,其实是赤瑕宫宫主的徒弟,在赤瑕宫中,颇为受宠。

    警幻仙子看绛珠仙草有神瑛侍者看护,一时不好动手,而绛珠仙草失了记忆,法力低微,心生一计。

    如今警幻倒是没有那么迫切的要吃绛珠仙草,如果能将绛珠仙草彻底收归己用,让昔日高高在上的乐瑶元君被她役使,也是一桩乐事。

    警幻仙子暗中引得神瑛侍者对凡间界起了兴趣,神瑛侍者要下凡造历幻缘。警幻仙子用不了补天石,就将补天石用法术禁锢起来,将补天石化为通灵宝玉,让补天石随着神瑛侍者下凡走一圈,希望消磨掉上面文龙真君的印记。

    等神瑛侍者下凡转世为贾宝玉后,警幻借住贾宝玉之力,在贾家上空施了术法。而后,警幻又言语相激绛珠仙草,绛珠仙草为了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随之下凡,转世为林黛玉。

    警幻仙子没有想到,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下凡的凡间界,正好是文龙神君此次轮回的世界。

    功德池被占,绛珠仙草被盗,终于被文龙真君和乐瑶元君天界的朋友发现。一番探查,查到了警幻仙子身上,而绛珠仙草已经和神瑛侍者一起下凡转世。

    他们为了绛珠仙草,从赤瑕宫中打听出神瑛侍者转世的凡间界,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真身偷偷去了凡间界,而明空僧人则在天界监视着警幻仙子和灵起道人。

    补天石中已经生了灵智,在被警幻仙子拿走后,补天石看自己打不过警幻仙子,就悄悄的隐藏起来,将补天石伪装成没有灵智的样子。

    到了凡间,补天石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挣脱开警幻仙子的禁锢,从贾家跑了出来,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正好遇见了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私自下凡,不敢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轻易不能使用仙法,就易容了一番,化作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

    他们已经下凡几年,在凡间尽量破坏警幻仙子的计划,因为他们不能使用仙法,也害怕暴露了自己,只能对他人提点一番。

    补天石告诉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他在此界感受到了一丝文龙真君的气息,不过这气息很微弱,好像被什么东西蒙蔽了,它确定不了文龙真君的方位。

    癞头和尚精通先天神数,可根据如今的情形推算将来,他就根据补天石上面文龙真君残留的气息进行了一番推算。

    癞头和尚最后终于确定了文龙真君的转世,正是薛蟠。

    癞头和尚推演出薛蟠接下来会打死人命,一错再错,最后被斩首而亡,污了自己的功德之力,以后再也没有办法飞升成仙。

    这一切,是因为薛蟠被封了情窍,又在前边九世化作花鸟鱼虫,被杀而死,积攒了怨气。因此,这一世就显得鲁钝和莽撞。

    癞头和尚当时就出了一把冷汗。

    补天石是薛蟠的法器,可以慢慢撬开薛蟠的情窍。

    事不宜迟,三人一起去找薛蟠,恰好碰见薛蟠指挥家仆围殴卖了英莲的拐子。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联手布了一个幻境,补天石化作书灵,带着癞头和尚推算出来的情形,将薛蟠带入幻境,让薛蟠经历了一遍红楼人生。

    薛蟠所谓的前世,不过是红楼一梦。

    由于癞头和尚推算到后面,有些力竭,吐出一口血,推算不准,所以,弄出了红楼续一到红楼续十不同的版本。

    薛蟠经历的“前世”,是按照续一的版本。

    因为补天石在凡间沾染的神瑛侍者的气息,掩盖了文龙真君的气息。因此,薛蟠经历的幻境,是他自己的人生,而《红楼梦》书册书写的,更多的是以贾宝玉的视角来展开。

    补天石带着薛蟠在幻境中经历了一世,补天石消耗了自己身上的功德之力,在薛蟠的情窍上打开了一丝缝隙,而薛蟠经过这幻境,人也通透了许多。以后,薛蟠自己就会慢慢变得聪明机变起来,将情窍一点点完全打开。

    补天石身上所余不多的功德之力消耗干净,陷入沉睡。

    薛蟠提前知道了可能的未来,又被补天石打开了一丝情窍缝隙,所选的路,果然和之前不同。

    跛足道人看补天石从贾家逃了出来,不愿再回贾家,就从自己的收藏中找了一块美玉,注入自己的法力,雕琢成通灵宝玉的样子,在上面刻上相同的字迹,悄悄的送回了贾家。

    当初乐瑶元君魂飞魄散,虽然文龙真君将其魂魄集齐,但还是有一丝气息飘散开来,落入此界,后来有些人沾染上了一些,比如,英莲、夏金桂、晴雯和龄官。

    文龙真君心中极思念乐瑶元君,影响到了转世的薛蟠。

    薛蟠见到英莲,英莲和乐瑶元君肖似,薛蟠才会为了英莲,纵奴杀伤人命。

    也是因此,薛蟠看见黛玉的第一面,就会酥倒,至此念念不忘。

    之前癞头和尚给了宝钗冷香丸的药方,薛蟠收集了很多制药的材料,这药材中本就有癞头和尚悄悄加入的仙家之物。薛蟠用这些泡了茶,请贾宝玉喝茶品酒,帮林黛玉还了甘露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