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因为有爱,才会有恨。 天家亲情虽然不可靠,但终归还是有的,只不过太过稀薄了点,稀薄到可能有人一生都不会察觉。 “还不是您宠着四爷,四爷也知道您会为他撑腰,才会如此行事。” 梁九功拍马屁。 康熙心情极好,“那帮子老骨头,年纪一大把了,还想着占朕的便宜。朕当初怜惜他们生计为难,才允许他们先向户部借钱度过难关,可没想到他们不但不还,还借着朕的宽仁愈发狂肆了。” 他也是不高兴的,这帮子人天天盯着他的国库,真是养大了心思。 “老四做得很好,朕不仅不罚他,朕还要嘉奖他,真当朕老糊涂了吗?” 他是皇帝,碍于颜面不能向那些宗室臣子要账,但他的儿子去要了,他会拒绝吗?国库里的钱总是不嫌多的。 “皇上圣明。” 快要过年了,又会是新的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朕前命直亲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皆出自清朝史料记载。 这是第一更,第二更还是晚上九点。 第71章 咒魇 · 翻过年节, 就是春闱。 这就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朝廷肱骨啊,有意储位的皇子们眼都绿了, 像恶狼垂涎鲜rou一样盯着这批举子,意图收入麾下。 尤其是自认有文人风骨的三爷,更是踌躇满志, 将这些学子视为囊中之物。 崔蘅跟四爷嚼舌,“三爷他这么……嗯……不羁, 康熙爷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子嘛,没有步入官场前,总是慷慨激昂, 针砭时弊,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其实就是聚在一起喝花酒, 在他们眼里, 满朝文武都是酒囊饭袋,尸位素餐,没有一个为这个国家着想, 都是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所以等他们封王拜相,一定还给百姓一片朗朗青天! 说得真棒!三爷为他们鼓掌。 宦海沉浮,能在朝堂屹立不倒的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别看一个个和皇子们有说有笑的, 真站队的那可没几个。索额图和纳兰明珠那是被康熙逼着站了队, 结果一个告老, 一个荣养,都属于晚节不保。 康熙连太子和大阿哥都不满意, 怎么可能看得上读书读傻了的三阿哥所以哪怕这段时日康熙再捧着三爷,大臣们也只当自己老眼昏花看不见康熙的示意,不是在疯狂的请复立太子,就是在疯狂的参四爷,指责他丧心病狂,竟然以势压人,不讲武德。 没人看好三爷,三爷在吃了无数打哈哈后,醒悟了。 都看不上爷是吧?那爷就从新科进士里亲自培养心腹,你们就等着被挤下去吧! 于是三爷广纳贤才,颇有孟尝君食客三千的风范,王府灯火彻夜不熄,三爷亲自与那些学子高谈阔论,畅叙闲情。 虽说会试已经结束,举子们停留在京城也只是在等成绩出来,没有了科举的压力,那是肯定要以文会友,结交人脉的。皇子和大臣们也确实会邀请一些看得上的,觉得未来可期的学子们来府邸做客,或为仕途,或为姻缘,总之是带着功利性的,但大家心知肚明,来往也恪守着那道线,毕竟天下英才都是皇帝的,谁都不会僭越。 但我们三爷秀啊!那可是明目张胆的张罗人才啊,他是不是以为康熙否了太子和大阿哥后,他就稳了认为太子是他囊中之物,所以才这般肆无忌惮。不过聪明人还是挺多的,反正四爷看好的那几个,并不为三爷开出的条件所动,其他投奔三爷的,大多数和三爷府上的那些门客没什么区别。 故作清高,内里草包。 想来康熙也看出了三爷的不堪一击,就放任他高兴了,就当哄儿子了。再来个三十岁的叛逆期儿子,康熙这个老父亲可就真受不住了。 四爷猜到了康熙的心思,也是有些无奈。 说他有情吧,他可以推着他的儿子一个个入局,为他们定好他为他们写好的结局。说他无情吧,他也只是让儿子待在自己的府邸里,好吃好喝的供着,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了去。 太子本来是在破落的咸安宫幽禁的,结果不小心受了一场风寒,康熙大怒,将伺候的宫人打了个半死,最后又将太子送回了华丽宽敞的毓庆宫。又怕十三爷寂寞,在十三爷的府邸后面特意圈了块地,给他修了一个小马场用来散心。大阿哥甩脸撒手不干,他也只是让四爷接手,再没有其他反应了。 “我总是弄不懂皇阿玛到底在想什么。”四爷神情落寞,“他好像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不说。” 总是令他们这些当儿子的对他失望时,又给希望,让他们无法真正的绝望。 太子的杀意不是假的,那是他近三十年的全部恨意,他想让康熙知道他所有的愤怒。可结果却是在一开始的震怒绝情后,康熙最后还是原谅了他。 他的温情,永远都来得太迟。 崔蘅也沉默了。 康熙是个很矛盾的人,既绝情又有情,皇位在他眼里可能最重,但父子亲情也是有的,只是康熙可能不是很在乎吧?他的儿子们也像他,爱恨都极端。 “希望一切都好。” 她记得后面还有大阿哥的幽禁和八爷的革除王爵,只希望在这个时空里结局能好一些,大阿哥和八爷其实也是很好的人,只是立场不同,所以生生疏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