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宋朝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108章 皇子们

第108章 皇子们

    跟在陈忠的后面,赵桓很快便来到了福宁殿外,在陈忠的示意下,在福宁殿外停了下来。

    陈忠走进福宁殿,替赵桓通禀,很快,便又走了出来,对赵桓行礼说道:“官家有旨,宣太子殿下入宫觐见!~”

    赵桓急忙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朝服,微微躬着身子,低着头看着地面,小步走进了福宁殿。

    福宁殿里,除了入内内侍省都知王忠义外,还有另外几个穿着亲王郡王礼服的半大小子。

    赵桓飞快地抬眼扫了一眼,便认了出来,是几个自己名义上的弟弟。

    有小自己一岁,已经晋封为亲王爵位的皇三子,太保、镇东军节度使、守司空、嘉王赵楷,还有小自己两岁的皇五子,检校太保、集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建安郡王赵枢。

    这俩是亲兄弟,生母都是王贵妃。

    嗯,赵桓便宜老子的第二子和第四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薨逝了,所以,赵桓后边,最为年长的两个皇子,就是皇三子和皇五子了。

    而皇三子和皇五子,偏偏又是一母同胞,母妃也都还健在,不像赵桓,母妃早早的就没了,成了没娘的孩子。

    因而,这皇三子和皇五子,可以说是赵桓太子之位最大的竞争者,而他们的母妃王贵妃,同样也是膝下无子(皇子)的皇后郑氏,最大的竞争者和威胁!

    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皇后郑氏,才会选择支持立皇长子,也就是赵桓为皇太子吧?

    而除了皇三子和皇五子外,福宁殿里,还有另外三个皇子,分别是十二岁的皇六子,文安郡王赵杞,九岁的皇七子,安康郡王赵栩,和八岁的皇九子广平郡王赵构。

    皇七子赵栩和皇九子赵构之间,原本还有个皇八子,不过前两年因为宫中的一桩密辛,已经被废为庶人,连同他的母妃,一同被关进了冷宫之中,几乎无人再提起过他和他母妃。

    嗯,在赵桓看来,所谓的宫中密辛嘛,其实不外乎就那样了,无非就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了。

    毕竟,这么大一座皇宫,后宫嫔妃又这么多,赵佶也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嫔妃都雨露均沾的。

    而那些刚入宫的嫔妃们,嗯,也包括已经诞下了皇子、帝姬的那些嫔妃们,年纪其实都还不大,比赵桓也都大不了几岁。

    这两年进宫的嫔妃们,有的年纪甚至比赵桓还要小,十四五岁,就被选进了宫中。

    嗯,十四五岁,初入宫的嫔妃,红杏出墙的可能性不大,但那些入宫几年,年纪在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嫔妃,红杏出墙的可能性,可就不小了!

    皇八子突然被废为庶人,连同他的母妃,也都被关进了冷宫之中,其中的缘由,原来那个赵桓,可能想不明白,但身为过来人的赵桓,自然是一看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这样的剧情,后世的那些宫斗剧中,可并不鲜见!

    不过,皇八子的事,跟赵桓关系不大,他的母妃已经过世,即便是有宫斗剧情,也只可能针对他,再不可能因为他的母妃,而牵连到他!

    真正让赵桓忌惮的,其实还是福宁殿里,最小的那个皇九子,现在不过才八岁的广平郡王赵构!

    赵桓对北宋末年的这段历史,虽然不是很清楚,但赵构这个名字,却还是如雷贯耳的!

    没办法,南宋的创建者,宋高宗,赵桓想要记不住,都难!

    下意识地多看了赵构一眼后,赵桓这才走到赵佶跟前,行礼说道:“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桓儿。”赵佶微微抬了抬手说道。

    “谢父皇。”赵桓再次行礼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刚刚从地上爬起来,殿里的另外五个皇子,便一起上前行礼说道:“臣弟拜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等五个皇子行完礼,赵桓便急忙回礼说道:“诸位弟弟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兄弟众人见礼过后,书桌后面龙椅上的赵佶,这才又说道:“众位皇儿,今日朕唤你们兄弟前来,是想要考究一下,你们最近这段时间的学业情况。”

    “嗯,你们王府中的师傅,都已经将你们这段时间的表现,整理成一份文表,递了上来。”

    赵佶一边拿起着书桌上的奏疏文表,一边说道。

    说着,瞧了赵桓一眼,赵佶才又说道:“只有太子,你府中的詹士,最近都在作甚?为何半份奏表,朕都没看见?”

    赵桓微微愣了一下,旋即躬身说道:“回父皇,耿詹士最近正在著书。”

    “著书?”赵佶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反问道:“所著何书?”

    “回父皇,是一部武典撷要。”

    “武典撷要?”赵佶微微皱了皱眉,旋即说道:“仁宗朝,宰相曾公亮和丁度,已经编纂有一部《武经总要》了,为何耿南仲还要编写一部武典撷要?”

    “回父皇,儿臣以为,《武经总要》,汇集历朝历代之兵书典籍,集兵书典籍之大成,实乃天下一等一的兵书典册。”

    “然而,武经总要全书分为前后两集,共四十卷,一百多万字!”

    “这么多字,即便是使用活字印刷,也足足有四十本,三尺多高!”

    “这么多字,这么多本书,要让一个为将者,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恐怕得三五几年。”

    “想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读一遍,肯定是不行,还得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是很多遍!”

    “因此,儿臣以为,武经总要,虽然是集历朝历代兵书之大成,但是在培养将校一途上,却并无多少裨益。”

    “故而儿臣才恳请耿先生,带头编著一本武典撷要,撷取历朝历代兵书典册之中的精要部分,集于一书,用以练兵练将。”

    听了赵桓的话,赵佶不由得又愣了一下,皱眉瞧着赵桓,说道:“耿南仲编写武典撷要,是受你之命?”

    “是的父皇,儿臣未奉诏命,擅自编写武典撷要,还请父皇恕罪。”赵桓急忙躬身说道。

    说着,赵桓又从衣袖里拿出一卷书稿来,瞧了一眼书稿上面的书名后,双手捧着,躬身递到了赵佶面前,说道:

    “父皇,这是武典撷要草版第一册,是耿先生前日才送到儿臣书房的,儿臣正打算进奉给父皇,恳请父皇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