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宋朝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317章 淑妃

第317章 淑妃

    自从海河榷场对面的辽国商栈码头仓库,发展成为拥有一定常住人口的小型城镇后,辽国的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署长,耶律习泥烈,基本上,就常驻在了那个小镇之中。

    当然,耶律习泥烈常驻在小镇之中,并不是为了监视,或者说监督宋辽两国的榷市而来的,也不是为了促进两国贸易经济往来的繁荣而来的。

    呃,耶律习泥烈,倒是对宋国的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贡献,更多的,其实还是贡献在了海河榷场之中的烟花馆里的。

    自从海河榷场建立之后,随着宋辽两国商业经济的繁荣,往来海河榷场的商贾越来越多,海河的常住人口也是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海河榷场里,自然而然的,便也出现了烟花馆。

    烟花馆的出现,是在赵桓的意料之外的,但却也可以说是在赵桓的意料之中,赵桓并没有再背后推波助澜。

    烟花馆,可以说是来钱最快的生意和行当之一,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齐国就出现了国营的烟花馆。

    甚至正式因为烟花馆的出现,才让齐国的经济迅速有所起色,让齐国成为了最早的霸主!

    之后的历史中,烟花馆就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甚至于,在历朝历代中,对于犯官家属的惩罚手段之一,就有发配教坊司,贬为官伎,与披甲人为奴等等。

    称呼虽然不同,但实际上,前途和命运,都是一样的!

    而到了大宋朝,教坊司,便是专门管天下所有的烟花馆的官府机构!官营私营的烟花馆,更是遍布整个大宋!

    秦淮河畔,画舫如梭,东京城里,花馆如云!

    赵桓便宜老子的绯闻女友李师师,还有赵桓自己的外室王菁菁,可都是烟花馆里出来的。

    如今,李师师靠着《荷塘月色》、《百花香》,已经再次获得了赵桓的便宜老子赵佶的宠幸,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被赵佶,直接接回了宫中,并且跳过后宫嫔妃的晋升等级秩序,直接封为淑妃!

    贤良淑德的淑!

    之后,赵桓甚至还通过王菁菁之手,向淑妃李师师,进献了几首歌曲,像什么《月亮代表我的心》啊,《我只在乎你》啊,还有《万水千山总是情》之类的。

    总之,通过这些歌曲,李师师淑妃的位子,已经稳了,她在赵桓便宜老子赵佶心中的位子,也同样的稳了。

    而赵桓,也通过李师师,在皇宫中,多了一个消息的来源和渠道,嗯,李师师能够回报赵桓的,其实远不止消息来源和渠道这么简单!

    当然,跟淑妃李师师的关系,赵桓是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泄露出去的,李师师这颗暗棋,赵桓也是绝对不会轻易的动用的!

    而不管是在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赵桓得知海河榷场里,竟然出现了烟花馆的消息时,海河榷场里,已经有了不止一家的烟花馆了!

    甚至于,就连赵桓手上的情报组织,也在海河开了烟花馆,而且还不止一家!

    跟酒楼茶肆一样,烟花馆,同样也是最容易收集和获得情报公共娱乐场所之一,赵桓手上的情报组织,自然也是不可能放过这样重要的情报来源地的。

    开设烟花馆,用以收集情报,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甚至于,对于赵桓手下的情报人员来说,海河出现烟花馆,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大事,连向赵桓报告都没报告一下,在海河开设由情报组织掌控的烟花馆,甚至都没跟赵桓报备一下!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烟花馆本就司空寻常,又有什么好报备,好报告的?又不是契丹人开的烟花馆,又没有契丹的间人密探在烟花馆中出现!

    赵桓得知海河榷场中出现烟花馆,那还是因为乔装改扮,以契丹商人的身份,偷摸着进入海河榷场的耶律习泥烈,曾经在烟花馆里出现过,才出现在了给赵桓的密报上的。

    赵桓也才知道,海河榷场里,已经出现了烟花馆,而且还不止一个,自己手上的情报组织,甚至也在其中插上了一脚。

    木已成舟,而且这也是没有办法,直接下令取缔的事情,毕竟,这东西连官营的都有,就算赵桓想要取缔,也根本没有办法取缔,没有理由取缔不是?

    既然已经成为了事实,而且情报组织也参与到了其中,那索性就做大做全面一点,一条龙,冰火两重,毒龙深喉,还有东京城那边的东密,全都安排上!

    耶律习泥烈不是喜欢逛烟花馆吗?那索性就让他继续流连烟花馆,让他乐不思蜀,最好是成为海河榷场里烟花馆的常客,恨不得变成宋人才好!

    掌握了耶律习泥烈,那掌握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区,岂不是更加的容易?

    因而,在赵桓的授意下,海河榷场里的烟花馆,更是成为了销金窟,花样多,套路全,耶律习泥烈更是成为了烟花馆里的常客,恨不得天天泡在烟花馆里,听听歌,看看东密,顺便再按摩全套一条龙……

    总之,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区,说是宋辽两国共管,但现在,真正搞得有声有色的,其实还是宋国这一侧的。

    至于辽国那一侧,眼看着宋国这边修路的修路,开山的开山,建工厂的建工厂,忙得不亦乐乎,百姓的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好。

    以至于边境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逃民,许多辽国境内的百姓,甚至是拖家带口的,全都逃往了宋国这一侧。

    以前,对于两国边境上的逃民,对方基本上都会行文,下个官方的通牒什么的,追一下逃民,要求对方遣返什么的。

    但是现在,宋辽两国边境,本来就是双方共管,双方的边境几乎是同步开放,进行贸易经济往来,联系自然也是越来越紧密了!

    双方的交往多了,宋国边境这边的特别政令,辽国那边的百姓子民,也慢慢的有了了解,垦荒令、借贷法等等等等,这些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啊!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辽国子民,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法子,逃到了宋国境内,然后利用宋国对境内流民的收容管理办法,以流民的身份,成为宋国百姓,获得一块荒地,进行垦荒,甚至直接进入宋国工厂作坊做工等等。

    而对于这些逃民,宋国境内的特别行政公署(分署),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以英雄不问出处的态度,一股脑儿全都给接了过来。

    只要没有辽国的间人密谍,只是些边境逃民,接收过来,那是增加大宋的国力,削弱辽国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辽国方面的反应,辽国署长都恨不得成为海河榷场的常住人口之一呢,就更别说追逃了!

    更何况,宋辽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交往,来之不易,没必要为了区区几个边境上的逃民,而破坏了宋辽两国之间的和平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