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嫁给权臣以后在线阅读 - 第138页

第138页

    朝堂上身居高位的相爷尚书们,无不年过五十。

    盛煜正当年轻气盛,加之身姿颀长如载山岳,那身震慑宵小的冷硬气度也迥异于读书出身的文臣,缓步前行时,实如珠玉耀于瓦砾,由不得人不留意。

    此刻盛煜去寻魏鸾,长公主自然留意到了。

    人前冷厉威重的玄镜司统领,在妻子跟前却俯身低语,抬手捋发的那一瞬,着实有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意味,令人心驰神曳。只是大庭广众,新安长公主不欲盯得太明显,只作随意打量周遭之状,目光暂且从盛煜身上挪开。

    而后,她瞧见了件趣事——

    那间芦殿里,除了周骊音和幼安郡主外,其余都是敬国公府的人。两位魏夫人和儿媳都在同公主、郡主说话,唯有敬国公膝下的那位嫡女坐在最角落,并未加入旁边热络的交谈,只漫不经心地摆弄衣袖。

    她好几回抬头瞧周遭,目光却在盛煜身上停顿。

    新安长公主久在青山秀水的道观,目力极佳,隔着十数步的距离,将那女子的神情看得分明。艳羡里掺杂失落,每回撇完后都赶紧收回目光,做贼心虚似的,甚至仿佛有些忿忿不平。

    这就有意思了。

    长公主捏着竹杯慢啜清露,向旁边侍女低声道:“敬国公府那边,角落里那张脸熟悉得很,怎么称呼来着?”

    “魏清澜,敬国公魏峻的独女。”侍女因知道主子的心思,特地摸过魏家的底细,怕周遭有人听见,只作禀事之状,俯身附耳道:“她数年前嫁过人,到南边当了一阵伯府的少夫人,后来闹和离回京城,在府里闲居呢。”

    原来是和离而归,经过男女之事的。

    难怪瞧着像是有点垂涎盛煜。

    遂问道:“她跟魏鸾处得如何?”

    “敬国公府家教不错,魏峻兄弟处得和睦,府里两房也都很和气。不过奴婢听过有人夸兄友弟恭,却没听过谁夸姐妹如何。殿下细想,魏清澜是公府的嫡长女,父亲袭了爵位,本该风光无限。魏鸾的身份原不及她尊贵,却因沾着章皇后的光,成了公主伴读,自幼得意。当meimei的始终压着jiejie,魏清澜又不像甘居人后的性子,关系如何可想而知。”

    这样一说,新安长公主立时会意。

    同是公府所出,按常理,魏清澜该比魏鸾风头更盛。

    可惜论身份,魏清澜只沾了公府的光,魏鸾却公府和皇家两边沾;论容貌身材,魏清澜虽算得上丰腴,但比起魏鸾实在差得太远;才华性情不必多论,再瞧婆家,魏清澜嫁了个伯府还和离了,想必夫君姿貌寻常,夫妻感情更是不睦。

    而魏鸾呢,从前内定了太子侧妃,后来摇身一变,嫁进了曲园。

    盛煜的身材、容貌、气度、手腕都远超同侪,偏巧铁汉外表下又有份柔情,同是公府姐妹,魏清澜处处落在下风,又对妹夫生出别样心思,能不酸吗?

    长公主暗笑,低声吩咐,“等得了空,请她来观里坐坐。”

    ……

    暖融冬阳下,盛煜倒不知这些闲得发慌的女人的心思。

    送章太后下葬后,朝堂仍如往常。

    因后宫里各处都是章太后姑侄安插的人手,永穆帝这阵子光顾着收拾内贼,肃清身周,且国丧期间不宜在朝堂大动干戈,是以放着定国公逍遥法外,不曾多理会。而定国公虽因周令渊母子被废而大为不满,碍着太后国丧,也不曾闹出大动静。

    两下里相安无事,谁都忘了似的。

    偶尔有御史上书提及章孝温,永穆帝也暂且不理。待朝堂重开后,还给盛煜升了官——

    时从道手底下的中书侍郎。

    朝中三省之中,六部尚书皆由皇帝直接过问,中书、门下则由两位相爷统率。沈廷翰任着门下侍郎之职居于相位,已是众臣中仅次于时相的尊荣,盛煜这中书侍郎,按常理而言,是直接奔着接任时从道的中书令之位去的。

    这般安排颁出来,着实令举朝震动。

    毕竟,时相和沈相都是熬了一辈子,凭着出众的才能手腕,才从众官中脱颖而出,得皇帝青睐擢至相位。盛煜年纪轻轻,就算曾履立功劳,却并非正经的科举出身,除了偶尔参议政事外,不曾在三省六部任职。

    文职毕竟不同于武职,这样资历单薄的人横空升迁,实在难以让皓首穷经的文官信服。

    更何况,盛煜先前被夺的玄镜司统领之职,在宫变的次日,便被永穆帝以护驾有功的理由官复原职——玄镜司与三省六部和禁军皆无干系,任免皆由皇帝钦定,无人能插手。如今任了中书侍郎,竟也未免去玄镜司的职务。

    这样算来,他年纪轻轻,便身兼两个位极人臣的重位。

    玄镜司统摄天下机密、专司重案,麾下人手万余,手里不乏皇亲国戚的把柄,中书省在御前参政议事,交涉六部,其中权柄,除了能监国的太子外,寻常东宫都未必能比。

    别说本朝从未有过,便是往前翻百年也少有。

    此令一出,众官哗然。

    便是明知永穆帝极得皇帝信重,亦有不少人上书谏言,说盛煜年轻气盛,资历有限,纵在玄镜司功勋卓然,要想身兼近乎副相的官职,恐怕也会德不配位。并非臣下嫉妒贤能,实是此令难以服众,还请圣上三思。

    数日之间,谏言的奏折便摞得老高。

    永穆帝挨个翻看,却未置一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