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或许百无聊赖的他今天该出去找个人聊一聊顺带叙叙旧……?太宰治脸上重新挂起了笑容心里这样想道。

    ……

    江户川乱步。

    这次计划的另一个关键剧情人物。

    排除掉他那目中无人且孩子气的性格其实这位拥有「伪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头衔的NPC具有非常杰出的推理能力。是一位非常可靠的协作者。

    是个非常可靠的协作者。

    个非常可靠的协作者。

    非常可靠的协作者。

    常可靠的协作者。

    可靠的协作者。

    靠的协作者。

    的协作者。

    协作者。

    作者。

    者。

    ……

    十分钟后。你想收回这句话了。

    十分钟后。站在十字路口一幢红色建筑物前的你呆呆凝视着正抱着一堆零食(?)嘴里塞满红豆馅斜挎着黑色邮差包朝你飞奔来的侦探先生。这个笑容满面、眼眸剔透得犹如一块折射出浮漾流光色泽的翡翠石一样的黑发青年。脑袋上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江户川乱步先生?”连话语都不知为何变成了问句。你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请问您是来郊游的吗?!

    一点都不可靠了!

    你整个人散发出忧郁颓废的气息。

    “为什么不换上新斗篷?”接着你又忍不住问。从太宰治那里得知了眼前的青年因偷拿福泽谕吉先生的钱包而被关禁闭一事之后你一瞬间不是觉得好笑而是竟产生了一种类似「唔。真是毫不意外呐」「果然是这样真不愧是您啊」这样的念头。简直就是无力吐槽。只是单纯在推特圈吐槽了几句就被对方如此谨慎地采纳了?在得到侦探先生一声充斥着怨气的轻哼之后你默默闭上了嘴。然后你看到了站在楼梯前的银发男人。

    还是那熟悉的笔直站姿。身著武士服的「武装侦探社」社长福泽谕吉双手揣袖、表情丝毫不变朝你微微颔首。

    「乱步那孩子就拜托你了。」

    你莫名从福泽先生那面无表情的面瘫脸上看出了这一层含义。

    ?

    福泽先生您是认真的吗!(捶桌)

    “是喔。(回应了你的疑问)那就出发吧!先去附近转转——不。在那之前我们先去那家甜品店坐坐吧听说有款新甜品上架了我想尝尝!刚刚吃了太多薯片本侦探嘴里好干好干啊——对了!帮我拿一下这个。(说着将怀里1/3的零食塞给你)隔壁FamilyMart有卖椰奶珍珠我要去买一杯回来!但是脚有点酸要不连城你去买吧238円不贵。啊——糟糕。社长给我的眼镜忘了拿!”

    侦探先生喋喋不休的说道。

    被侦探先生从这里拽到那里、突然就被零食淹没的你当时就麻了。哦。你冷静地想:还是把他丢进鸽子群去吧。

    “你是在想把本侦探喂鸽子吗?”侦探先生微微偏过头。注视着你语气咄咄逼人。“太过分了连城你真是不讨喜!以前是这样…哼。现在依旧是这样。”

    叮咚——

    NPC江户川乱步恶毒值 5,目前数值20。

    “……”真难搞。又是推理法么?你挠挠脸不动声色转移话题:“我记得这附近开了家冰淇淋店,要不我请你?”

    侦探先生凑到你脸前。呼出的一团氤氲热气全都扑在了你的睫毛上。半晌他低低说了一句:“原谅你了。”

    忘了说。他嘴里充满了橘子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路过一座教堂时侦探先生倏忽停下了脚步。在此期间他一直不停说话、语气不耐的抱怨脚酸想休息;想停下来买杯波子汽水;为什么要一直走路啊人类为什么要一直移来移去啊好烦;马路的存在是为了折磨我这个世界第一名侦探大人的吗;欸?你问本侦探接下来要去哪里本侦探也不清楚;想吃番薯泥混栗子粒的甜食了;什么嘛这么好吃的甜品你竟然没有尝过太孤陋寡闻了!啊啊不行了本侦探走不动路了要歇息——

    以上情景循环往复播放。

    但是你都忍耐下来了。

    你还能怎么办?为了应付那位「杀人侦探」你必须找到相同职业且没什么案底的人(在必要之时)与其交锋。

    身侧的青年目不转睛地凝视了一会儿这座英伦风建筑后“咦”了一声。

    “要进去看看吗?”“想进去看一看嘛!”(重叠在一起)接着你和江户川乱步几乎同时张嘴询问对方道。

    “犯人就在这座教堂里。”

    教堂中央。披着一件浅褐色夹克衫内穿白衬衫的浅金发青年轻轻转动手中的烟斗面无表情开口:“选择在早餐中下毒。致使被害者(儿童)被人误以为是被毒针刺死的凶手——这种伪装式手法, 是林中学校的某人。”

    你和江户川乱步推开教堂门时看到的便是这一幕。

    剧情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

    第50章

    「表演与精神疾病相距不远:一个演员致力于将自己的角色分解成其他角色即他人。这就像一种精神分裂症。」

    就像维托里奥所言。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在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报告中得到过这样一个结论:「艺术家拥有一种“反求于内”的倾向。他们与精神病人遵循同样法则且别无二异。」

    “……(接上文)选择在早餐中下毒。致使被害者(儿童)被人误以为是被毒针刺死的凶手——这种伪装式手法, 是林中学校的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