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如果不是官家和太子殿下提前让他们做好预防准备,那江南那边一定会闹饥荒、闹瘟疫。届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地方。 因为这事,赵旸这个皇太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声越来越好。 之前,江南老百姓为赵旸立长生祠,但是被洪水冲毁了。等到洪水结束后,江南老百姓又重新为他立了长生祠。 第71章 四年后。 垂拱殿里, 宋仁宗和大臣们正在上朝。 在左边的首位站着一位漂亮的少年,他站的有些累了,一直不断地在活动自己的双脚, 想让自己不要那么累。 宋仁宗注意到下面儿子的小动作,轻轻地瞪他一眼。 赵旸收到他爹爹警告的眼神, 毫不畏惧地送给他爹爹一个白眼。 宋仁宗一看儿子这副模样, 就知道他不耐烦了。对他使了使眼神,让他耐心点。 赵旸站的有些受不了了,直接蹲了下来。 大臣们看到太子殿下这个动作, 就知道太子殿下不耐烦了, 不敢再啰嗦了,赶紧把事情上奏完。 宋仁宗看一眼下面的大臣,问道:“还有事情上奏吗?” 大臣们动作一致地摇了摇头:“没有了。” 宋仁宗站起身说道:“下朝。” 赵旸一听这话, 立马站起身来, 嘴里嘟囔着:“总算下朝了。”再不下朝,就要午时。 宋仁宗走下阶梯, 特意等了下儿子, 对赵旸伸了伸手。 赵旸走上前去,一把抓住他爹爹手,轻轻地摇了摇,随即噘着嘴抱怨道:“累死我了。” 宋仁宗伸手轻轻敲了下儿子的小脑袋, 满脸无奈地说道:“你看看你刚才成何体统。”虽然他嘴上这么说, 但是语气里充满宠溺。 “我实在是累了。”赵旸很委屈地说道, “我再不蹲下来, 他们要说到午时。”说完, 他肚子发出一声抗议声, 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 “我好饿啊。” 一听儿子叫饿了,宋仁宗牵着儿子,加快了脚步。 梁寅和元松早就准备好了点心。 赵旸一回到福宁宫,就大口地吃起点心来。 宋仁宗本来不饿的,见儿子吃的这么香,忽然觉得有些饿了,跟着儿子吃了几块点心。 赵旸和宋仁宗刚吃完点心,范仲淹、欧阳修、韩琦他们几人就来了。 他们几人来见宋仁宗是为了今年的秋闱考试。 离秋闱考试没有几个月了。虽然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但是还是要仔细核对。 解试马上就要开始了,欧阳修他们自然要向宋仁宗汇报解试前的准备工作。 赵旸坐在一旁听欧阳修他们汇报解试的事情。 宋朝的科举考试沿袭了唐朝的科举制度,跟后世的明清科举考试不一样。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而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省试、殿试。 宋朝的解试,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就是由地方州县长官主持地方考试。另一种形式就是开封府试、太学试、锁厅试等。 历史上的解试一般在秋天举行,所以又叫秋试。但是,在这个时空,宋朝的解试被安排在了春天,这点有点像明清的院试。 解试即将开始,朝廷和各个地方都非常重视。 再者,今年的科举考试还是欧阳修负责主持。韩琦他们虽然他们不负责主持,但是他们也是考官。准确来说,他们负责监考。不过,他们不负责监考解试,但是他们要负责监考省试。 省试又叫中央试,是尚书省的礼部主持。参加省试的人,自然都是解试的合格者。历史上是解试后的第二年春天进行考试,但是现在是在六月份考试。 虽然现在离省试还有两三个月,但是还是要把所有事情的准备好,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文彦博和晏殊他们是今年科举考试的出题人。今年的解试和省试的考题都是他们出的。在解试和省试考试结束之前,他们都不能出门见人。 赵旸不知道历史上的宋朝是什么样的,但是在这个时空的宋朝,科举考试的出题人是要被“软禁”起来的,这样就能防止科举考试的题目泄露。 宋仁宗听完欧阳修他们的汇报,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官家,今年的殿试,您还得再出题目,您该想想了。”虽然离殿试还有好个月的时间,但是殿试的题目得提前拟好。其实,殿试的题目大部分都拟好了,但是最后几道题并没有定好。一般来说,殿试的最后几道题目都是皇帝定的。 宋仁宗看向一旁的儿子,说道:“旸旸,今年殿试的题目,你来出。” “我?”赵旸手指了指自己,一脸吃惊地说道,“我来出?” “对,今年殿试的题目,你来出几道。”从今年年初开始,宋仁宗就要赵旸上朝旁听,让他参与政事。他想了想,决定让儿子参与今年的秋闱考试。 赵旸愣了下后说道:“好啊。”说完,他又补充道,“我得好好想想出什么题目。” 欧阳修他们见宋仁宗让赵旸出今年的殿试题目,并没有反对,相反他们很期待。 “太子殿下,您可以出几道策论的题目。” “策论啊。”赵旸眼珠子转了转,随后问道,“策论的题目非要在经史子集里出吗,我可以随便出吗?” 欧阳修说道:“殿下,您可以随便出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