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而大明那边,不光是种出了高产的土豆番薯和玉米,还开辟了大片的棉田,那洁白如云朵的棉花,做出来的棉衣又轻又暖,但凡从互市上买过的人,就没有不喜欢的。 只是互市上的商人一个比一个黑心,听说在大明那边连普通种地的农夫都有这种棉衣穿,可到了互市上,这一件棉衣就得七八张皮子才能换回来。 就算是富裕点的牧民,一家六七口的,还要换盐换茶叶换粮食,七七八八算下来,能额外换回两三件棉衣就不错了。 以前换不到还可以抢,可现在九边重镇都换上了火炮防守,互市的位置都在射程之内,打着抢一票就跑的主意的人,基本上就没能跑得掉的。 经过了一番血与火的教训之后,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互市交易,就算吃点亏,也好过买不到,否则这一冬天过去,家里老的小的总有熬不过去的。人没了的话,那留着什么都没用了。 好在大明的太子来了,他们终于有了打翻身仗的希望! 朱厚照接到锦堂卫密谍们传来的消息,得知蒙古各部族都已经动起来,开始南下,就忍不住笑了。 这些鞑子,还真是把我当成肥羊了啊! 当年的土木堡之战,让这些蒙古人尝到了甜头,当时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战绩,然而一帆风顺地打到了京城又让他们碰了个硬钉子。 大明的朝臣和太后居然宁可换皇帝都不肯让步,好不容易抢到手里的人质居然成了废棋。 好在这次大明的太子只有一个,皇帝对太子的宠爱和信任那是天下皆知,连远在漠北的蒙古人都听说过,大明皇帝为了让太子高兴,居然都在皇宫里养起了虎豹之类的猛兽,还建了一座豹房。 这样的无法替代的太子,才是上好的rou票人选。 想到自己成了别人眼中rou票的朱厚照,笑得格外无邪。 传令下去,让外面的人继续散布我来的消息,记住,要让所有人知道,我这次来宣府,光是美酒美食美人,就带了几百辆马车 杨慎无语地看着他,这位殿下,还真是不嫌自己的名声烂啊。 这些年来,他做的好事大多挂的别人的名字,功绩都给别人领了,可骂名都是他自己担着。 比如清丈田亩之事,就得罪了大批的勋贵和朝臣。 结果那几年朝中大臣简直疯狂弹劾太子,甚至有人建议弘治帝选秀或者从女官中选妃,言下之意不如再生一个。 好在弘治帝一如既往地坚持站在小太子这边,并没有理会那些朝臣。甚至这一次连张皇后都跟着力挺太子,主动让张家让出了不少田地,虽说太子私底下给了他们好几个赚钱的铺子和工坊做补偿,但无论如何,能做出这个表率,就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对于那些坚持不肯退让的豪商勋贵,太子也没有用强,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让他们别后悔就行。 起初大家还有些害怕,担心太子会直接用权势压人,就如同当初他们以势逼人,强占民田一样,若是太子出动锦衣卫或者西厂,他们就算没事也得被翻出事来。 结果左等右等,还真的什么事都没有。 就连弘治帝当时都很好奇,原以为太子会让锦衣卫去寻这些人的把柄,先下狱再拷问,总能扒下层皮来,到那时想不交田的人也得老老实实拿田契来换命。 连杨慎当时都是这么想的。 毕竟,真的算起来的话,朝堂上下,干干净净一文钱都没收过的人,几乎没有。包括杨廷和李东阳这样的清流名士,也收过下属的年节礼物,冰敬碳敬,以及各种名目的补贴,还有上门求教及卖字画的润笔费等等。 若没有身份地位在那摆着,任你的字画再好,谁会花上千两银子去买一幅当世之人的字画。 至于下面那些官员的各种cao作,就更加五花八门,按照当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贪污五两银子以上的剥皮实草的话,锦衣卫就可以改行当剥皮匠了。 可朱厚照并没有动用这个大杀器。 在他看来,老祖宗定下的俸禄标准着实有点低,尤其是这两百年下来,物价都翻了两三倍,薪水还没涨,如果非卡着两袖清风这条线,到几十年后又得出现两袖清风饿死家人的海青天。 何必呢。 反正他正在尝试推行养廉银,只要能完成绩效的官员,除了原本的俸禄(底薪)之外,还有各种绩效奖金和养廉银,足够维持他们在京城的体面生活,而不至于为了面子去收一些不必要的黑钱。 以前是户部没钱,连俸禄都得靠各种控制才能保证按时发放,有时候实在填不过来坑干脆用大明宝钞顶上。 那时候的大明宝钞,去钱庄兑换时,打个八折都不大有人肯收。 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从弘治十二年朱厚照让唐寅端了制造假铜钱的老窝后,又去江南转了一圈,拿着钦差的尚方宝剑,干掉了一批官商勾结的盐商和贪官,抄家抄得手软,之后就跟江南的钱庄联合,按照小太子定下的章程,开办了新的银行。 这种以国库为担保,少数私有钱庄入股的银行,在商业最发达的江南地区施行后,起初大家不习惯,对于一比一兑换宝钞甚至还有些抵抗。 可后来很快发现,大额的宝钞,在长途运输和交易中,简直不要太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