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清穿+红楼]皇子宠妻指南在线阅读 - 第374页

第374页

    不用!袭人连忙推辞,你前几日刚给了他五十两银子,哪就使的完呢?

    宝玉把东西塞到她手里:你跟我客气什么,拿着便是了,若是用不上,便只当是我给你和花大哥的谢礼了。

    袭人看着手里的东西,接也不是,退也不是,最后还是收了。

    洞房花烛夜,新郎没进新房,新娘独守空闺,这事果然瞒不住,第二天新人敬完茶,贾政黑着脸离开后,贾母和王夫人便留下宝玉单独说话。

    王夫人病得越发厉害了,自打年初王子腾暴病身亡,她伤心一场,更是连床都下不了了。今儿都是叫人抬着过来的,她看了宝玉一眼,想要说什么,但一张口就咳个不停。

    贾母瞥她一眼:不舒坦就别说话了。

    然后又问宝玉:你怎么想的,可是对宝钗有什么不满?

    宝玉低声道:不是。

    袭人连忙上前,把昨儿和宝钗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既是如此,那也罢了,不全是你的错。只是以后不能这般孟浪了,好在宝钗大度,不跟你一般见识,换个人有你受的!贾母意味深长道,成了婚便是大人了,以后有妻妾儿女,你得撑得起门楣才是,从前那些心思都收一收,不该想的不要想,正经读几本书,考个功名才是。

    宝玉低下头,闷闷地应了一声。

    当天晚上宝玉便乖乖去了正房,丫鬟们识相地退出去,给夫妻二人留下独处空间。莺儿甚至还贴心地点了一对红烛。

    灯光照耀下,宝钗羞红了脸,主动上前给宝玉解衣裳。宝玉却退后两步避开宝钗的手:昨儿喝得太多,今儿我又看了一下午的书,这会儿头疼得厉害,咱们这就睡吧。

    宝钗脸瞬间变得惨白。

    第133章

    成婚好几日,夫妇两个没有同房,这事儿根本就瞒不住人!

    大户人家,身边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且不说床单上没瞧见落红,只说晚上屋里没有动静,也不曾叫过水,早上丫鬟收拾床铺,睡过的床不能说干净整齐,但也不像办过事的,且宝钗虽然梳了妇人头,举止神态却和当姑娘时差不多,没有新婚的甜蜜柔媚之态,和宝玉更像jiejie弟弟,没有新婚夫妇之间的粘腻暧昧

    都是大宅院里伺候人的,尤其宝玉身边的丫头,好几个都和他不清不楚,自己就是经历过的,哪能不明白里头的道道?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

    头几天宝钗推脱身上不方便,倒也能敷衍过去应付一时。但几天过去还是这样,议论的声音就挡不住了。

    二奶奶可怜;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二爷端是好相处的人,便是对咱们下人也和和气气,怎么偏生对宝二奶奶这样,我看啊,这里头必定有什么缘故,咱们不知道有什么故事,还是不要乱说的好;这里面的确有缘故,原是宝二爷不喜欢二奶奶,是被薛家逼着成婚的,只是没想到连同房都不愿意,打脸打得够狠的;也难怪宝二爷不喜欢,宝二奶奶当姑娘的时候就喜欢端着架子教训人,恨不得架势摆得比二老爷还足,要是我,我也不想娶一个现成妈回来啊!;叫我说,宝二爷还是喜欢林姑娘,林姑娘长得好看,出身好,又有才华,人品秉性都是好的,以前老太太和太太不就想撮合宝二爷和林姑娘吗,宝二爷也是乐意的;是啊,以前宝二爷就时常往林姑娘的院子跑,便是见不着人也要去,可不曾见他对薛姑娘那么上心。

    贾家下人的嘴向来没把门的,说起话来压根没有顾忌,探春听到气得不行,在贾母的授意下下狠手整治了两回,倒是消停了不少,只是宝玉和宝钗一日不圆房,下人心里必定犯嘀咕。

    就连贾母心里也七上八下呢,她想起宝玉大婚那天,宝玉赖着不肯起床,口口声声要娶黛玉。

    当时贾母没放在心上,她知道宝玉的心思,比起宝钗,他无疑更喜欢黛玉。但黛玉已经成婚了,嫁的又不是普通人,便是再惦记也无可奈何。

    况且贾母一直觉得宝玉对黛玉的喜爱有限,在黛玉离开荣国回林家、指婚和成婚的时候宝玉的确颓丧了几日,但很快就又好了,每日吃喝玩乐,日子过得快活得很,和宝钗定亲也没有反对,谁能想到他到了大婚突然发作,婚后又这般作为呢?

    贾母和王夫人又劝了宝玉两回,只是都没什么用。生气的同时,贾母看着宝玉心虚又倔强的样子,不免对黛玉也生起怨气。

    宝玉到底有什么不好,她就那般瞧不上?要是当初黛玉应了她的撮合与宝玉成亲,宝玉何至于成了今天这样?

    贾家这边事闹得大,探春尽力管束,但她到底只是个脸嫩的姑娘家,贾家一溜老油子,对她的敬畏实在有限,消息到底还是传了出来。

    胤祚听到外头传来的话,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要炸了。

    贾宝玉为什么不和妻子同房?

    因为他不行啊!

    攀扯我家黛玉干什么!

    原本胤祚没打算彻底掀了贾家的面子,但既然他们管不住自己的嘴,他也不能任由这起子人嚼咕黛玉,少不得你不仁我不义了。

    他吩咐德清:去贾家告诉贾政,要是他管不住家里人,我就把贾宝玉不行的事登在《京城日报》上,然后捋了贾家的爵位,送他们回金陵老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