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同人]大明预备天子在线阅读 - 第221页

第221页

    这些东西朱元璋也是第一次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表些意见,朱标的水平显然不如他,老朱同志刚听到纪有福那里,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

    “你说他胖。现在这年月,算上以前,能有几个胖子?”朱元璋道,“不是当官的,就是地主,要不是商人,这几种人啊,最得小心!”

    马秀英道:“你爹说得対。凡事虽有意外,但这几种人,确实是容易出精明狡猾之徒。可是——重八,当时你村里面的刘继祖,不就给你地皮,埋葬了爹娘吗,地主里面也不都是坏人。”

    “咱不管,那只是刘继祖一个,其他地主就是好欺压百姓!等咱夺了天下,这些人都得想办法好好治治!”

    “你呀。”马秀英叹口气,转而道,“那邹普胜是陈友谅的太师,怎么处理?”

    “你觉得呢?”朱元璋问朱标。

    “我……”朱标想了想,“我觉得邹先生并不是真心实意为陈友谅做事的,可以争取,不用处罚他。”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朱元璋道,“邹普胜在大汉确实不受重视,应该不会生事,咱的意思,就让标儿自己随意安排吧。”

    马秀英大致同意:“重八,你还是亲自去见见他,看看他的为人如何。”

    “成。”

    她似乎没有父子俩想的那样愤怒,无疑让他们狠狠松了一口气。马秀英毕竟还是通情达理的,可是再怎么通情达理,也免不了心虚。

    马秀英能理解两人的行为,她只是担心。老朱小朱知道她没有真的生气,可还是非常的怂。也许这就是亲人,哪怕是真正关心彼此的人,也会有点小小的矛盾。

    “酆都呢,你打算怎么处理?”

    朱标一下子坐得更直,亢奋道:“是这样的,里面还有一些原住鬼,他们我不打算动。那些恶鬼都交给镇妖处,做材料也好,做实验也好,由长孙万贯安排。”

    “鬼楼已经毁了,锁龙井却还完好,我计划把黑蛟的尸体放进锁龙井充作酆都的核心。”

    “嗯,还有吗?”朱元璋兴致勃勃。

    “还有……依我看,酆都还该在泰山。”朱标道,“自古常言,魂归泰山。人心向背,决定气运,长久以来,泰山府君一直是人们祭拜的対象,我想这也是高百龄给他的手下取名的依据,占据这些名号,无论哪方面都轻便许多。”

    “那就放在泰山。离应天远点也安全些。”马秀英道,“定下地方以后难改吗?”

    “不难。”朱标道,“说移就可以移。”

    马秀英满意了,她不能也不会阻止儿子去建功立业,但了解了儿子的想法和打算,总算能够放心。

    朱元璋看出点别的东西:“是不是产鬼和缢鬼的事让你有些想做的?”

    “対。”朱标坚定道,“有些案子查无対证,但是死人也不是不能开口,冤屈过大,他们会自己化鬼害人,往往波及无辜,伤天害理,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加以管理,功在千秋。”

    “好!”朱元璋大声道,“这个主意好,咱支持你!”

    “杀人、作案、化鬼都是阻止不了的。化鬼伊始,如果能找到这些鬼,替他们申冤,像缢鬼这样的人就不用死,他们的子孙也不用承担代价,公平正义具可以得到彰显。”

    “冤情解决后,把这些暂时无法自然消逝的鬼们送去酆都即可,他们在那里生活,阴阳两隔,秩序自然完善。”

    “这样一听,也和民间传说没有区别。”马秀英道,“除了不是人人成鬼,没有轮回,其它地方很相似。”

    “妹子,你看看,大事业,标儿有自己的事业可忙了,不比咱打天下差,一明一暗,何事不成啊?”

    “我的计划不假,可还有困难。”朱标道,“谁来负担这个责任呢?每一座城,每一个镇,每一处村子,都得有人去办事,管理上该怎么做?若是用爹你的官员,容易滋生腐败,官官相护,他们也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若是镇妖处的人去做,修士难得,人手又不够。”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

    “也好办,你去请城隍!”

    第93章 叫朕陛下

    朱元璋说的请城隍爷,并不是朱标理解的那个意思。他刚听到这句话时被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这个“请”字只是种表达罢了。

    没有泰山府君的世界当然也没有城隍,不过这并不影响民间的传说与百姓们的信仰。

    从一个农民的思维出发,老朱同志觉得,要解决朱标的问题,只有这个办法才正好合适。

    他有四条理由。

    其一,城隍庙遍地开花。早在周代,就有了城隍爷的前身水庸神。抛开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对居住地的保护意识,在人们心里占据极大地位,这可比佛教道教的时间来得久,故而庙宇相当多。

    其二,百姓们信赖,不生猜疑。城隍爷在民间拥有更为朴素与持久的信仰,不需要明白什么经书典义,城隍爷就是大家能幻想出来的保护自己的,我平日里供奉你,你保护城镇村子,简简单单的关系。不像是其他的神仙高高在上,又有等级,又成系统,各有忌讳和喜好,城隍爷最接地气。

    第三,城隍爷也有管理生死簿的职责。审判鬼魂的这个业务,据说在隋唐时期,被人们幻想着,加入了城隍的工作中。

    第四,历来有皇帝与百姓“册封”城隍的传统,前者一道圣旨即可,后者自发的供奉,或是因为尊敬英雄,或是因为感谢父母官,主动将一些死去的人作为化身“抬进”庙里。有这样的先例,就好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