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玄幻小说 - 阴阳士和小狐狸在线阅读 - 第27章

第27章

    老实说,他可不想再晕一次了,那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本能地想要逃,可哪里还来得及,直接被袖子缠住、并拉到了黑衣道人的怀中。

    还好,没有让那可以放大到不可思议地步的袖子、再次地吞下去,可这样寸缕不着地被另一个男人抱着,也不是什么很舒服的事情。

    正打算挣脱,却见黑衣道人用一件不知从哪里变出来的深灰色袍子,将他裹了个严严实实,

    “好了,这样总可以了吧?拿好你的‘小袋子’,快快去找你的那位兄长去吧。”

    “哦……”

    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的灰玉,又是羞愧、又是感激地施了个礼……

    第二十一章 真想咬死他

    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此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当即从那黑衣道人身边离开,径直赶到了东离君住的、同时也是雪淋所在的小院子附近……

    …… ……

    此时,灰玉捧着那只锦袋、讲述了在镇上所见到的经过,至于和黑衣道人之间发生的种种“奇遇”,却有意无意地给隐去了。

    大概是觉得太过丢脸,或许也有别的因素在内,灰玉有生以来第一次对雪淋有所隐瞒。

    而若是往日里的雪淋,一定会敏锐地觉察出对方的叙述中、存在着某种缺失,可眼下因为知晓了另外一件让其牵挂的事情、而就此忽略掉了。

    自己的善意、居然会给那个卖柴的可怜孩子带来如此大的麻烦,雪淋自觉内心里、如同开了锅般地煎熬。

    略略定了定神,雪淋将锦袋接过,才又提到了另一个很要紧的问题,

    “听青竹说,你临去镇子前、带上了一枚我给的传信符是吧,可为什么我以此来寻找你、找了好久却追踪不到呢?

    即使是现在、也一样没办法从你这里感觉得到,你是不是把它藏在什么地方了呢?”

    是啊,自从发现那只锦袋,他居然忘记了“传信符”这码事。

    难道是被自己弄丢了?可又是在什么时候丢掉的——

    灰玉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传信符”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随身物件,真的落到敌对的某些家伙手中,那真的要惹大祸的。

    实在是没有勇气承认这不可饶恕的过失,灰玉只好硬着头皮低声道,

    “是、是我将那枚符藏了起来,因为要急着来见到你,忘记了取回……我、我这就去找回来……”

    边说着,边转过身、一溜烟地飞奔而去,转眼间、不见了踪影,那速度快得、令本想再嘱咐几句的雪淋,连一个字都没来得及说出。

    轻轻叹了口气,心道,无论如何、只要那孩子没事就好。

    这样想着,转而又牵挂起另一个人类的小孩子——

    既然和自己有关,就不能放任其受苦而不管,雪淋迈步就想着再次赶往遇仙镇。

    只是、这脚步刚刚抬起,又一个问题闯进脑海,那个宁静的小院儿主人,又该如何应付呢?

    唉!自己是怎么将生活搞得这么乱的?问题真的是一个接一个……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去惹那个难以琢磨、又阴阳怪气的东离君,所谓的虚实半点儿都没有探究出来不说,自己平添的麻烦反而倒不少。

    左思右想之即,雪淋眼前一亮。

    有了,你不是布设了阵法么?好啊,我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一样地也可以那样做,只是不必似他那般地夸张罢了。

    一枚小小的纸符,由雪淋手中飞向东侧房门,顷刻间、隐于其下方的地表之中。

    这样的话,即使束缚不住那个实力难测的家伙,但至少就算是“万年不出门”的他、离开这间房之时,自己也会及时感应得到。

    做好了这些,雪淋方才放心地赶往了遇仙镇……

    …… ……

    事实上,雪淋送给卖柴孩子的那只小锦袋,是件很重要的灵宝,名为“空空锦囊”——

    施以灵力之后,那小袋子可以将特定地点的物品、隔空取到另一个特定的地点……

    雪淋之所以会叮嘱孩子、一定要到家中进门之后再打开,正是因为,锦囊一旦被开启了,这“特定地点”便已经决定下来。

    也就是说,在开启之后,当那锦袋离开孩子的家,便会失去法力。

    这也是被迎宾阁后厨的那个大汉抢走后,什么都取不出来的原因。

    心底里挂念着那可怜的孩子,雪淋本就迅速的瞬移、更加加快了几分,简直称得上是神速了,转眼间、即到。

    以其惯常的少年状貌进了镇了,用灵力搜寻着,很快得到了信息。

    只是,令其气愤不已的是,被灰玉夺走锦袋后,那大汉居然污蔑那孩子与妖孽合流,盗取迎宾阁中的财物。

    而那同样不存在人性的阁主,索性将那瘦小的孩子吊在了迎宾阁的大门外,说是什么要“以儆效尤”。

    真是些禽兽不如的东西——

    远远地望着那个因被吊了整整一天,已是奄奄一息的小小身影,雪淋恨得牙根直咬。

    可又该如何去救下他呢?毕竟在此地用过大的法力、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几乎就是行不通。

    此时已是辰时,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已是不少。

    从那些人的议论中,偶尔也能听到对孩子的同情,以及对迎宾阁的过分做法、发出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