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秋墨白迅速掩上门。

    张将军的目光如鹰般锐利,迅速地在房间内扫视一周。

    他的眼神仿佛能够穿透一切障碍物,任何细微之处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突然间,他的视线定格在墨老和华清清身后的那个孩子身上。

    他心中猛地一震,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大步流星地朝那边走去。

    当终于看清孩子的模样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那孩子满身鲜血,静静地躺在那里,宛如一朵凋零的鲜花,令人心碎。

    一只小小的手腕处,密密麻麻缝着线,似乎不这样做,就会断开一样。

    张将军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声音也不禁颤抖起来。

    暖暖,暖暖......我的宝贝儿,你这是怎么了?

    他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他可爱的小孙女,怎会遭受如此对待。

    五尺男儿,竟然忍不住落下泪来。

    他的脑海里不断回响着,刚才儿媳妇那撕心裂肺、痛苦万分的嘶吼。

    她说有人害死了暖暖,甚至残忍地砍掉了她的一只手。

    当时的张将军并不相信,但此刻亲眼见到暖暖毫无生气地躺在这里,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尽的愤恨。

    是谁?是谁害了我的孙女!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愤怒。

    目光犹如寒冰一般,死死地盯着秋墨白。

    你说,到底是谁?

    第476章 燕王登基

    张将军声嘶力竭。

    秋墨白他们同样心里不舒服。

    秋墨白将自己刚才所见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他没有丝毫夸张或隐瞒,只是如实陈述事实。

    张将军听后,气得双目圆睁,眼珠子几乎要瞪出眼眶。

    他的拳头紧握,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鲜血顺着手指流淌而下,而他却浑然不觉。

    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当今皇上,竟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家人!

    更令他愤恨不已的是那jian佞之臣陈忠言!

    此人和他有嫌隙,平时就爱在御前肆意挑拨、搬弄口舌。

    现在更是对他的孙女,下此毒手!

    而皇上居然听信谗言,任由此等小人胡作非为!

    张将军心中满溢着深深的绝望与哀伤。

    这就是他忠于的皇上呀

    他眼里nongnong的恨意,再也压制不住。

    当晚。

    华清清、秋墨白、墨老以及张暖暖被张将军设法秘密带出皇宫。

    墨老不放心张暖暖,直接跟着张将军前往张家。并许诺将张暖暖完全治愈后方才离去。

    对此,张将军已经知道了,墨老就是墨神医,他感激涕零,恨不得给墨老磕头。

    张将军最后直接答应秋墨白,誓死效忠燕王。会配合燕王攻城。

    接下来数日里,秋墨白忙于处置各类事务。华清清偶尔去书房看看。帮他们挖了不少探子。

    终于,在大年三十前五日,秋墨白把汴京城的事情都处理好了。

    他带着清清,还有金锁金玲一起。离开汴京,日夜兼程向汉中府而去。

    正好赶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和家人团聚。

    大年初一,燕王请了所有人一起过大年。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吃饭喝酒。还请了当地的戏班子和杂耍。

    新岁刚过,几则震撼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逍遥王居然于汝宁府,私藏四十万将士,企图篡夺皇位!

    而那位逍遥王妃,竟是茹贵妃的姑母蔚菱!

    蔚菱还通过茹贵妃,一直在给皇上下慢性毒药,所以皇上的身体,才每况愈下。性情才会变得暴虐嗜杀。

    这一条条传闻,说的有鼻子有眼,就连逍遥王军队藏匿的具体位置,都说的清清楚楚。由不得众人不信。

    一直很低调的逍遥王,瞬间被天下人熟知。

    汴京城的兵力守卫,原本都是对着西北方,防着燕王。

    这下子,守卫调出大半,对着东方,也得防着逍遥王。

    蔚菱和居安发现事情不妙,想要跑。

    结果晚了一步。

    张将军直接带领两百人,把他们团团围住。经过一番缠斗,终于将两人下了大狱,危机时刻,居安被蔚菱拉过来挡了一剑,立马死了。

    逍遥王听到消息,原本温文尔雅,放荡不羁的面容直接崩裂。

    逍遥王世子也脸色难看。

    但是,他们也无计可施,只能任由事态发展。他们也由暗处转向明处。

    正月十五刚过。

    三方大战开始

    可是刚过了半个月,皇上的毒性复发,一病不起。又过了一天,死在了病榻上。

    他死之前,直接下令,茹贵妃赐死。

    而他的唯一的女儿,彻底下落不明。

    皇城里瞬间群龙无首。张祥云将军直接杀了皇城主帅,抓了陈忠言,打开了北城门。

    燕王大军顺利进了汴京城。

    城里的皇城守卫,和城外的守军,全部投降。

    这也预示着,赵泽承的时代过去。

    燕王赵延顺的时代来临。

    燕王大军的人数,从六十万,加上皇上手里的四十万,瞬间变成一百万。也因为燕王的贤明,更多百姓参军。人数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