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言情小说 - 媵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1

分卷阅读241

    同失守,也不会危及什么,毕竟大同这个方向本就是个要塞,而且不是什么易守之地,所以大同往里还有太原这一关。可若是大同真失守了,边关百姓受苦不说,朝廷也会颜面尽失。

    当然事情也没宗琮说的这么简单,洪从亮本就是新上任的总兵,大同作为边塞多年,局势复杂,新上任的总兵走马上任本就没那么容易,下面少不了会有人不服,下面一乱自然没办法同心抗敌,这都是能想象的到的。

    可即使宗琮想象的到,他也不会去管这些,上位者本就看到的只会是结果。至于过程,那是臣子们该去cao心的事。

    “你也别太夸他,说不定就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这一听就是谦虚的话,宗琮也没当回事,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他就回乾清宫了。

    其实边关也就算了,就算乱,也暂时不会失控,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国库没银子给边关发军饷了。

    这才是让宗琮最近很头疼的事。

    其实打从宗琮登基,接手的就是个国库不怎么充盈的王朝。

    大周疆域辽阔,今儿这旱了明儿那涝了,一出问题朝廷就要补银子。至于发下的银子能不能进百姓腰包,那还要另说。

    太上皇晚年大兴土木,西苑不光修了,还往外扩了。好看是好看了,这砸下去的都是银子。

    如今轮到正事时,偏偏没了银子,边关的军饷一直是朝廷国库支出的大头。反正年年都是不够,年年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平时也就罢,一打起仗来,难免捉襟见肘。

    “老臣以为,不若命人向江家递个口信,让他们负责聚集盐商们捐输一二,总不至于缺了边关那些将士一口粮吃。”汪首辅道。

    话音还没落下,上面砸下来一本折子。

    “朕乃堂堂大周的天子,富有四海,偌大的朝廷国库没银两,竟要劳动几个盐商报效捐输给朕?”

    “这……”

    汪首辅垂下头去,建平帝能这么想,不代表太上皇也是如此。

    每次朝廷要是哪儿缺银子禀上来,户部只要一哭穷,太上皇就是命人找盐商捐输。次数太多,官员们也都习惯了,其实汪首辅有预感这事提了肯定要挨申斥,毕竟若是陛下若有这种念头,可能去年就开口了,却一直没开这个口,说明他在心里是排斥这么干的。

    也是打交道的时间不短了,汪首辅对这位君王的性格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三千万两,三千多万两!就这么一大笔银子,你们让朕以后如何有颜面面对那些个商人?有何颜面去整顿两淮盐务?”这三千万两不是别的,正是这些年来两淮那些盐商报效捐输给朝廷银子的总额,这个数额也是刚被宗琮知晓,他才会发这么大的火。

    “不管成安朝如何,这个口子在朕这里不能开,你再召集人议一议,从其他别的地方想想办法,总之边关的军饷不能少,军粮也不能少,其他事容后再议。 ”

    “是。”

    盘儿刚走进殿门,就听见西暖阁那边的响动。

    她站了站,正打算往东暖阁去,碰见汪首辅从里面走出来。

    见到她,汪首辅拱手施了一礼,盘儿也没敢全受,侧身只受了半礼。

    汪首辅离开了,盘儿睨了张来顺一眼:“就知道你们请我来,没什么好事。”

    张来顺挠了挠头,堆着笑:“这不是陛下今儿一天都没怎么进膳,福总管实在担心,就把娘娘给请来了。”

    不光是请,只差把盘儿给抬来了,暖轿布置得舒舒服服,既挡风又不会不透气,抬轿子的太……监都是平时给宗琮抬龙辇的。

    就怕这种天气把大着肚子的苏贵妃请来,若是路上出个什么事,砍了他们所有人的脑袋都不够赔。

    “行了,我进去看看……”

    话音还没落下,里面就传来宗琮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又把贵妃请来了?”

    他一面说着,一面掀了从里面帘子走了出来。

    果然一见到盘儿大着肚子站在那儿,他脸色就变了。

    不等宗琮开口斥责,盘儿就道:“你也别怪他们,我听说你今日一天都没怎么进膳,就算政务再忙,膳总是要进的,若是饿坏了怎么办?这话跟你说了一百遍,你总是听不进去,只能我来了。”

    第147章

    这时福禄也从里面跟出来了, 仿佛猫似的悄无声息, 缩在一旁没说话。

    宗琮几步上来, 拉着她就往东暖阁走去。

    进了里面, 两人上了炕,福禄领着人进来端茶, 知道盘儿有孕喝茶不好,专门给她准备的是一盏枸杞红枣茶。

    盘儿端起茶来看了看, 因为还有些烫就没喝,道:“你也别发火, 他们还不是担心你的龙体,若不何必吃力不讨好。”

    这个道理宗琮自然是明白的, 只是福禄他们一见他发怒就找她来灭火,让他格外心里不待见。

    如今媛媛怀着身子,宗琮总是尽量不想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呈现给她, 这也是为何最近他忙起来极少往景仁宫去的原因,怕她也跟着上火。

    “方才站在门口就听你说三千万两,难道边关的军饷就需要三千万两?”

    其实盘儿知道三千万两是什么, 这还要追溯到前世,当年宗钺南下办差的事情。当时两淮盐务早已从皮到骨子里都烂透了,盐商们看似风光,实则外强中干。

    官盐堆积在盐场, 只因盐商从盐场提盐开始就要处处打点, 官盐不赚钱, 上面摊补的浮费乃至对朝廷报效捐输的数额太高, 只能买通官员夹带私盐获利,以至于私盐横行。

    朝廷收不上来盐税,反倒是从下面一个小小的盐场大使到两淮盐运使,哪怕是过路的一个监掣署的一个小官,都肥的流油。

    沆瀣一气,治无可治。

    当时宗钺南下回京,盘儿从儿子口里听说了这些。

    关键都知道盐务弊政成风,却没有人敢管,不光因为那些盐商背后少不了有些朝中大员,乃甚至皇亲国戚当靠山,更因为事情早就恶性循环了,朝廷都动不了。

    就譬如那那总商江家,他们的靠山早先是太上皇,后来是建平帝。吃人家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吃了拿了难道转头还对付人家?

    关键是这偌大的江山其实就是个早就漏了的筛子,建平帝登基以后也算是励精图治,堪称有为,却架不住到处补漏,朝廷没钱,少不了需要盐商捐输一二,才能勉力支撑着看似繁花似锦的太平盛世。

    盘儿猜,他发火归发火,最后总要妥协。

    因为只有那里才是最便宜的,不用周旋各种势力,也不怕会动摇根本,就能弄来银子以解燃眉之急。

    至此,她也算明白前世为何他对两淮的执念那么深,甚至不惜拔掉当时的太子,摧毁中宫一系的依仗,都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