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8
。 但若生想,这才是她认得的那个雀奴。 如果雀奴不是从来没忘记过要逃这件事,当年奄奄一息的她铁定也就遇不上雀奴了。 “她这是有心结。”慕靖瑶想了想,下了定论。 不敢相信人是一点,若生出现的突然也是一点,总呆在一处也是一点。 慕靖瑶盈盈一笑,忽然道:“领她去寺里小住几日?听听经清清心,兴许便好了,再不济,换个地方呆呆总也是好的。” 她知道若生拿雀奴当妹子看待,便也愿意这般待雀奴。 “住持是相熟的,祖父的故交,经讲得极好。寺院在山里,地方清净,香火也不算太旺盛,但后山一直备有厢房,小住一段日子没有问题。”她笑着眨眨眼,“我也是在家呆得乏了,索性去山里纳个凉吧。” 山里的秋意,远浓过烟火城市,自然也凉快许多。 但听她说纳凉,若生还是不由得笑了起来。 慕靖瑶直起身,望着她挑起眉来,笑道:“问之成日里看书,也快看成呆子了,我得领他一块儿去山里玩几天。”() ps:谢谢大家的粉红票和打赏,多谢~晚上还有更新,八点左右,不见不散~~ 第224章 山寺 贺咸和慕靖瑶自幼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熟稔自在得令人眼馋。 若生听到她已说到要领贺咸一并去,便知她心中已有计较,事事想得周全有把握了,但她到底不是若生,不能不由分说就替若生拿了主意,所以这话仍只是提议,如果若生觉得不妥当不答应,也就罢了。 但若生仔细想想,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 她想救雀奴,想让雀奴好好的,可如今这样,雀奴到底好不好,她心里头也没个准。她只知道,雀奴必然是活得不畅快的。 就是她爹养的那些个鸟儿,日日被关在笼子里还难受得要瞎扑棱呢,别说个大活人了。 雀奴这么些年就没过过自在日子,没有心结才怪。 若生便道好,将慕靖瑶的提议给放在了心上。 是日回到府里,她先去的明月堂,把慕靖瑶请她去山寺小住的事告诉了父亲和朱氏。 家中有长辈,她出门外宿,自然得先得到应允。 连二爷听了后,不揪细节,只追着问:“寺里可好玩?” 朱氏则仔细询问起是哪座寺院,在哪里,住持方丈是哪位,何时去何日归。 若生一一作答,言及何时去时,话音顿了顿,说:“具体日子还未定下,等回头有了信,我再来同母亲说。” 朱氏听她说得明白,心下放松了些,轻声呢喃了两遍寺院的名字,她忽然眼睛一亮,笑道:“那寺庙我原是去过的。” 连二爷好奇心大起,问:“什么时候去的?” “是进京那一年去的。”朱氏叹了口气,“太久的事了。差点没能想起来。” 若生忙道:“这倒是巧,等母亲生了弟弟,我们一家再一块儿去寺里烧香吧。” 连二爷插话:“咦,你怎么知道是弟弟?” 若生一愣,连忙遮掩:“吴mama说的,肚皮尖尖是男相!” 可朱氏月份还小,其实根本看不大出什么来。 不过连二爷好蒙。闻言并不怀疑。只是嘟嘟哝哝说:“还是女娃娃好,我就喜欢女娃娃……” 但底下的人并朱氏听了若生的话,都高兴得很。 二房没有儿子。朱氏这一胎若是男孩,是件大喜事。 一儿一女,方成“好”。 只有连二爷不管什么好不好,只满心惦记着要再得个小闺女。 过了两天。慕靖瑶给若生下了帖子,郑重其事的。还亲自来问候了连二爷跟朱氏。 朱氏赞她有心,对若生出门的事彻底放了心,觉得慕靖瑶够稳重,不愧是慕家的姑娘。有慕家老爷子的风范。若生同她交好,是好事。 连二爷也觉得慕靖瑶不错,但他说不出所以然。思来想去一拍脑袋,自言自语了句:“不知道哪好。一定是因为她没有阿九好!” 全天下的姑娘,都不及他的女儿。 所以等到送若生出门的那一天,他就变得依依不舍起来。 虽然心里知道只是去几日便回,寺院离得也不远,快马加鞭,半日光景就能打个来回,但他就是觉得不得劲。 好容易若生走了,他还倚在门口朝虚空看,唉声又叹气。 朱氏问:“二爷担心什么?” 他撇撇嘴:“她要是带个和尚回来当姑爷可怎么办?” “……”朱氏哭笑不得,“出家人可不能成亲,您放一百个心!” 他兀自不相信:“阿九的性子,可不会管出家人能不能成亲……” 朱氏闻言,不敢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谁知他会想到哪里去,见无人搭话,连二爷果然说说便又自己将这事给忘了。 若生痒了一路的耳朵,也终于不痒了。 去半山寺的路上,扈秋娘问她,雀奴若是趁机跑了怎么办,半山寺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又是佛门清净地,他们不能带人来将整座寺庙团团围住,到处都是可乘之机。 若生却说,不要紧。 “我只是想要她好好地活着,她若愿意留在我身边,我便照料她供着她,予她住予她吃穿享用;可她若不愿意留在我身边,只要她身子好全了,我就给她细软送她走。” 她心心念念的那个雀奴,从来是自由的。 她不能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想念她,便将她当成鸟雀一般锁起来。 但同行的扈秋娘跟绿蕉听着她的话,都有些听得糊涂了。 纵然扈秋娘知道得多些,但也没有料到雀奴在若生心中有这样的分量。 马车到了山脚下,就无法再上去,若生一行人就只能下车徒步而行。登上台矶,若生下意识转身伸手去牵雀奴。 身形单薄的女童瑟缩了下。 她微笑,不动声色地收回手,说了句仔细台阶,率先朝前走去。 走在后面的雀奴,踟蹰了下,亦步亦趋跟了上去,眼神新奇地打量着四周景观。 阶梯颇高,但四野景色怡人,几人直至寺院门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