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言情小说 - 汴京春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9

分卷阅读179

    各项细节。九娘远远看着陈青等人的身影,想起前不久还在州西瓦子里对自己亲切笑谈的他,明日就将奔赴沙场,血战他乡。她两世来都活在太平年代,此刻不由得黯然失神。

    待礼毕,今日各大祭祀才算全部结束了。众人纷纷向陈青道别后,松了一口气,各自返回衙门。一名年轻的武将给陈青牵过马来,在一声声百姓欢呼的“太尉”声,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要是魏娘子在,恐怕喊得最是响亮!”

    陈青唇角微勾,手中马鞭轻轻抽在他屁股上:“多嘴!”

    章叔夜咧开嘴笑得更欢了,飞身上马,朝赵栩等人一拱手,持缰跟着陈青缓慢而行。

    看到此人阳光下的笑容,六娘才想起,这个一身甲胄头戴黑盔颈系红巾的小将,就是那天福田院用剑鞘扶住自己的年轻人。

    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肆无忌惮地大笑啊,还不难看。六娘默默祝祷他能平安归来,莫让他的弟弟伤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尚仪、尚服,是北宋后宫女子官职,都属于尚书内省。这个级别的包括了专门侍奉皇后的尚宫(不同于唐代,宋代的尚宫只服务于皇后。)、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这些职位都是正五品。

    2、司设属于尚寝管理,掌帷帐褥枕席、洒扫铺设之事,下面还有典设、掌设各二人。

    3、司饰属于尚服管理,掌膏沐巾栉服玩之事。以上官职出自四。

    4、祭服:顾名思义,是祭祀所穿的服装。宋代的祭服也是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到了朱明土鳖时代呢,元朝的礼仪都不用了,全部根据唐宋的重修,有所简化过。本文六郎所穿祭服,出自志104 舆服3。苏瞻所穿祭服出自志104 舆服4。

    5、旗纛(读道字音):.饰以鸟羽的大旗。开封的旗纛街至今还在。宋朝时建了节堂在这里,还有旗纛庙,供奉姜子牙和名将们。大军出征前的祃祭,要祭旗,先秦都是在大军到达的地方祭旗。宋元都是在旗纛庙祭旗。古人的仪式感是相当强悍的。电视剧上那将军直接一挥手,就上马率军出发。呵呵呵。古代凡大将出征或皇帝亲征,都需提前祭祀。兵部要造旗,礼部要先圈养祭祀用的牲畜,太庙祭祀用太牢,大活动用特牲,就是一只牛。其次有少牢,用羊、猪,没有牛哦。参与祭祀的部门极多,任务很繁琐。本文中的古礼,参考唐书和宋史。由于资料实在不多,大部分靠作者自己想象。营造陈青出征的氛围。还请考据党见谅。

    6、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出自唐朝柳宗元长诗。这也是我超级喜欢的长诗。最后一句“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7、篚(读匪字音):竹器,长方形。

    8、勖(读旭字音):勉励的意思。本章太祝迎神曲和六郎祝文,取自的不同章节。

    第77章

    翌日天还未亮,杜氏和孟彦弼早早地到了翠微堂。

    老夫人细细叮嘱玉簪她们:“有没有多带些软垫和隐枕?别颠着她们了。一路记得照顾妥帖了。”

    吕氏将一大包零点吃食茶水提篮交给六娘的女使和侍女,又牵着杜氏的手,硬塞给她两张交子:“阿婵从小到大,连绸缎铺脂粉铺都没怎么去过,今日既然出门了,大嫂替我带她去好好逛逛,这孩子喜欢上什么,最多也就是多看两眼。大嫂你只管买下来!晚上也别急着回来,她们都没去过夜市,大嫂你和二郎尽管带着她们去吃。我在家里等着……”一大段话没说完眼眶就红了。

    杜氏也不客气,收下了交子让她只管放心。带着六娘九娘和女使侍女们辞别老夫人,上马车往凤城方向而去。

    天不亮,城外六十里连绵的营寨马嘶人声不断,炊烟已息,伙头军运粮军已经开始收拾装车。

    中军大帐里已经点完卯,大军拔营起寨。各军将领,跟着陈青在五方旗下祭过了火神土神水神等五行神仙,中军帅旗指向凤城,传令兵各色令旗挥舞,随军鼓乐吹响号角。大军缓缓开拨。

    在凤城官道右侧,三辆马车缓缓停下。杜氏带着六娘九娘下了马车,提了把小铁锹,在路边挖了些松土,用一块朱色的布帛兜了,在官道正中堆起小土堆来。玉簪她们几个女使赶忙上前要帮手,却被杜氏谢绝了。

    六娘好奇地问:“大伯娘,你这是做什么?”

    孟彦弼从马车后头取出些树枝草木来:“这是表叔母以前教给我娘的。她们西北那边叫这个軷祭。亲人出征,在路边軷祭,亲人就肯定能平安归来!”

    九娘轻声道:“軷祭可以敬祝山水神明,祝祷大军从此跋山涉水一往无前!唐朝后就已经失传了。秦州乃是秦国的发祥之地,才得以保留这些古礼吧。”

    马蹄声响起,远远飘来一朵红云。杜氏直起身笑道:“你们表叔母来了!”

    这朵红云转瞬即至,果真是魏氏。

    六娘九娘看着一身朱红宽袖祭服的魏氏,呆了半晌。这、这还是平时那个秀气之极的表叔母吗?魏氏一头秀发飘散,齐眉勒着朱红软纱抹额,抹额在脑后打了一个结,长垂近腰。难得地用了朱红口脂,加上策马而来,两颊也泛着红,让人惊艳无比。

    魏氏笑着朝她们挥挥手,从马侧取下小铁锹和两坛子酒来。在官道另一侧,开始挖土。

    九娘赶紧跑过去福了一福:“表叔母,我来帮你!”她将魏氏挖出的松土兜到朱色布帛里。两人在官道中堆起另一个小土堆。魏氏笑着说:“谢谢阿妧了,太初、六郎还有阿予、苏家兄妹都在后面,还有慈幼局的孩子们要来送叔夜。今天参加軷祭的人多,再好不过了。”

    九娘手中的布帛一松,差点掉落在地上。抬起头看着魏氏,一脸惊讶,阿昉哥哥和阿昕怎么会也来了?

    魏氏朝她眨眨眼,笑道:“六郎和阿予给他们下的帖子,等送好大军。今日六郎做东,请大家一起去炭张家吃烤羊,你可会喝酒?我可是要不醉不归的哦!”

    九娘胸口一热,哪里还管自己现在还是十一岁的小身子,大声道:“我会喝酒!我陪您一起喝!”

    魏氏笑着点点头:“好!你放心,喝醉了今日就回表叔母家里睡。保管你婆婆不责怪你!”

    九娘也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