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言情小说 - 汴京春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2

分卷阅读202

    交有大功,才调入中书省官拜副相的。”前世两党相争,苏瞻和她对杨相、蔡相一党众多官员的升迁路熟悉无比。

    赵栩一愣,露出深思之色:“我倒没有留意过蔡佑的升迁之路。怪不得每年契丹的使臣待蔡相特别亲热。”

    九娘点点头:“蔡相既然拥立吴王,恐怕会在你出使契丹的事情上做些手脚。到时候你记得看看礼部随行的人员,尽量避开蔡相的门生。还有——”

    赵栩见她又不自觉开始筹谋,摇摇头,抬起手想敲敲她的脑袋,看到那喜鹊登梅簪,又放下了手:“停!你别再多想啦,不然我就直接把你装在麻袋里带去契丹!”

    九娘一呆,是啊,自己还真是改不了这脾气性子。

    赵栩赶紧说回阮玉郎的事:“当务之急,还是先弄清楚阮家和孟家之间的事。看来我们以前都忽略了他。阮玉郎绝对不是趋炎附势只为了升官发财的人,就算他不是我三叔,我看也和郭真人脱不了干系。整件事,恐怕还是要从郭真人身上着手。”

    九娘皱起眉,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知情人又都不肯说,如何着手呢。

    赵栩忽然眼睛一亮:“我回宗正寺再好好翻翻旧档,看看能不能找到郭真人的什么线索。宫里面应该还有些老人伺候过她的,还有瑶华宫里的宫女也可以问些她平时都做些什么。这些应该不难。”

    九娘也觉得一团迷雾似乎有了一条路,赶紧提醒他:“当年的一些老宫人恐怕都被贬在掖庭做事。宫里你要小心一些,太后娘娘十分忌讳旁人打听这个。”当年她是无意遇到一位掖庭的老宫人,才知道太后娘娘怒打郭贵妃的往事的。

    赵栩点头让她放心,又说:“等初十的社日,咱们索性把这个事说开来,让太初、阿昉几个也一起想想办法。这也不是你们孟家一家的事。还有你千万记得,遇到什么事要说出来,让我们知道,大家一起商量,别一个人费神。”

    九娘笑着点头答应了。

    赵栩弯腰从靴子里拔出一物递给她:“对了,我和太初总疑心那夜没找到的刺客和蔡相府有关,那日刺客又见到了你,虽然现在悄无声息,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有你道破了阮玉郎居心和目的,也要防一防。这个给你带着防身。就是锋利了些,削铁如泥,千万别用在你两个jiejie身上,吓唬她们是可以的。”

    九娘笑出声来,接过短剑,拔剑出鞘,见秋水一汪,疑似州西瓦子赵栩用来砍断刺客兵器的利器,不由得看向赵栩:“这不是你的防身短剑吗?”

    赵栩脸微微一热:“我有两柄,一长一短。这个我用太短了些,原本就不趁手。”

    九娘想到那两个女刺客的本事,背脊一凉,回剑入鞘,试着□□袖袋中,长短正合适,就也不和他客气:“多谢六哥。我收着了。”

    赵栩松了口气,又将不远处的随从唤过来,让他拿出两根短管。

    “还有这个你也拿着。是我专用的,翠绿色这个是殿前司的信号,橙黄这个是内城禁军的信号。万一遇到险事,一拉引线就好,火折子都不用,白天也很显眼。”

    九娘想了想,也不再言谢,一概收了下来。

    天色已暗,空中晚霞浓丽。晓妆如玉暮如霞的木芙蓉,花色渐渐从娇嫩淡粉转成了浓艳紫色。池塘水面倒映着晚霞和花影更是一片艳色。

    赵栩从怀里取出那只白玉牡丹钗,花心已经改了火玉,在他手中绽放着。他抬起眼,笑道:“你看看,是不是改成火玉更好看些?”

    九娘见他眼中一泓湖光潋滟明,脸腾地就烧红了,正要说话,就听见不远处杜氏笑着说:“你们那水漂打得真好!”

    赵栩一翻手,将牡丹钗收回袖中,笑道:“是阿妧打得好,我才刚入门。”

    杜氏抬手将一朵木芙蓉簪在九娘衣襟上:“那就给阿妧簪朵花,若有打水漂状元,咱们阿妧还能骑马游街呢。”

    三人都笑了起来。赵栩道;“打水漂没有状元,捶丸有魁首。阿妧说了,明年咱们桃源社要参加汴京的捶丸赛,摘个头魁,赢得头彩。让我想想,那咱们可以三四年不用缴社费了。”

    杜氏笑道:“这个主意好!”又递给九娘一篮子木芙蓉和秋海棠:“这些你带回去木樨院插瓶吧。”

    三人漫步出了撷芳园,杜氏和九娘送赵栩出了二门,才各自回去。

    ***

    回到木樨院,程大官人带着程之才早走了。

    孟建和程氏心不在焉,案几上的草帖子压得两个人心头沉甸甸地。

    九娘行了礼就待告退。程氏忽地开口问她:“阿妧,昨夜你和姨奶奶说什么了?”昨夜老夫人什么也没告诉她们三妯娌,反而留两姐妹说了半天话,真是奇怪。

    九娘看了一眼她手边的草帖子:“说了阮玉郎的事。婆婆昨夜告诉我们,那个阮玉郎要对孟家不利。如果舅舅现在和他走得近,有朝一日怕会受连累。娘要是有什么为难的事,不如去翠微堂找婆婆。”再说多了,程氏恐怕会受不住。

    程氏和孟建对视了一眼。自从知道阮玉郎拿捏程之才以后,他们也一直忧心忡忡,私下问过阮氏好几次,却问不出什么。阮氏只知道哥哥现在很有钱,是蔡相府上的座上宾。

    看着九娘走后。程氏叹了口气:“好在程之才明天就搬走了。你赶紧把九郎十郎的骨头好好收拾收拾吧。不管青玉堂怎么说,过了年,我就把十一郎记到我名下来,三房也就只有他念书还像个样。”

    孟建拿起草帖子点点头:“好,我再去和爹说说。”真是奇怪,自己这三房里读书最好的,竟然都是草包阿林生养的。难道程氏、琴娘其实只是看着聪明,实际连阿林都比不上?但好歹有九娘和十一郎在,可以肯定问题不在自己身上,孟建还是暗暗庆幸了一下。

    夫妻俩沉默下来,各怀心思,各怀忧惧。

    夜里,九娘依然守在东小院。

    孟彦弼遣了侍女送来两盒药。九娘看着和赵栩拿来的一样,估摸着是陈太初送来的。那侍女已经笑着说今日二郎在宫中值夜,陈衙内来了,宿在修竹苑二郎屋里。

    九娘便写了封道谢信让她带回去交给陈太初。玉簪特意细细叮咛了,又给了那侍女五文钱,送她出去,跟着就迎了六娘进来。

    六娘过来探望林氏,带了老夫人特意赐下的二两东爪哇金丝燕窝,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