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3
足以说明太祖爷的态度吗?”
“非也非也。”徐渭突然笑道:“老大人,太祖爷说的是欲绝之,是想要,而非真的要做,我说的没错吧?”
唐毅笑道:“诚如老大人所说,可是这段后面还有一句,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民皆陷入刑宪矣,故尝禁其往来。关口就在一个‘尝’字,太祖爷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老人家曾经禁绝,可接下来政策就要变化了,何以见得,看第四条和第五条,第四条是严金银,铜钱,兵器等物出海,而非是禁,第五条呢,是不许用番香番货。为什么呢,国初之时,民生凋敝,通货紧缺,金银铜钱等物不能流出海外,光是禁止海上贸易还不行,还要管住百姓,只要百姓不用番香番货,金银就不会外流。”
嘉靖听着唐毅的话,眼前就是一亮,历代明朝的皇帝不是看不到开海的好处,可是苦于祖制,他们谁也不敢大张旗鼓开海。
直到此刻,嘉靖终于窥见了一丝推翻祖制的机会,忍不住跃跃欲试,插嘴道:“外流不许,言下之意金银流入就没问题了。”
“陛下圣明!”唐毅笑道:“太祖爷反对买外面的东西,可是不反对往外面卖东西赚钱。”
眼看着又有两条祖训被推翻,刚刚吃了大亏的李默实在是忍不住了。
“唐毅,你根本是胡说八道,既然太祖爷不反对赚钱,那为什么还有最后一条,不准人民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
“哈哈哈,这就是太祖爷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方。”唐毅感叹说道:“太祖爷立国以来,天下初定,户口锐减,荒地遍及天下,此时耕种土地的人还不够,岂能鼓励百姓经商?然则海外之利又不能不要,所以太祖爷想出了绝妙的主意,那就是不许民间贸易,只能由官方进行。”
唐毅笑道:“说到了这里,徐渭的疑问也就明了了,成祖皇爷正是秉承太祖之命,七下西洋,进行官方贸易,宣扬大明天威,带来海外丰厚利益。成祖爷南征北战,修筑京城,编撰哪一项工程离得开银子,可以说开海通商,乃是永乐盛世的关键!”
唐毅说完之后,简直要给自己拍巴掌了,我特么的太能穿凿附会了!
可以说在场大多数人都被说服了,唯独李默还不放手。
“唐毅,你说开海带来了永乐盛世,那为何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不再继续海上通商?难道仁宣不是盛世吗?”
用你的锅下你的面,李太宰也够刁钻的,在场众人都看着唐毅怎么回答,只见他轻轻一笑:“太宰大人,说到底您还是没看懂太祖爷的圣训,太祖提到要防止金银外流,经过太祖成祖苦心经营,我大明已经物阜民丰,无所不有,譬如两个水池,原本一个水位低,一个水位高,自然高的向低的流,等到水位一致之后,流动也就停下来了。”
“好一张伶牙俐齿,那现在你主张开海,是外面的水位又高了吗?”李默须发皆乍道。
“不错!”唐毅大声说道:“近几十年来,西夷在海上探险,发现新大陆,挖掘到数量惊人的金银,倭国列岛,也有大量金银产出,他们手捧千百万两金银,想要换取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厚利当前,此时不开海,更待何时!”
第348章 大胜大忧
自从朱老四迁都北方之后,天子守国门,固然很有魄力,但是却带来一个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南北信息落差太大。
比如江南经济蓬勃发展,商贸繁荣,而帝国的决策者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时代,本能地排斥变革,拒绝改变。可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唐毅要做的就是狠狠敲击大明的君臣,让他们能睁开眼睛,重新看待这个世界!
“陛下,臣等五人,皆久居东南,耳濡目染,西夷固然物产贫瘠,民生富庶远不及大明,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夷不但本土金银储量丰富,而且穷极思变,近百余年来,西夷频频远航,试图寻找前往东方的航路,贪图者,就是我大明的丝绸瓷器,阴差阳错之下,他们竟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金银矿产无数,西夷因此陡然而富,东南海面,时常能出现西夷船队,整船整船的金银运来,数量之大,简直令人咋舌!”
大家正侧耳倾听的时候,李默忍不住暴喝一声,“陛下,臣以为唐毅根本是一派胡言!试问西夷若真是金银遍地,岂不是富庶远超大明,这种鬼话谁能相信?”
唐毅不疾不徐,轻蔑一笑,“太宰大人,倘若把您放到一片荒无人烟的地上,给您一袋黄金,一袋大米,请问您取哪一样?”
不等李默回答,唐毅笑道:“我想正常人都会取大米,西夷就是如此,我曾经问过一个西夷传教士,在他们那里,蔬菜水果的价钱是大明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当他们看到东南集市上几文钱就能买走一大堆蔬菜的时候,一个个惊掉了下巴。”唐毅用夸张第二卷。说道:“正因为西夷物产有限,而金银众多,和他们贸易才有利可图,一匹丝绸,在大明最多买到十两,如果卖给西夷,至少二十两,据说远渡重洋,运到了他们的国度,一匹丝绸甚至能达到五六十两之多……”
唐毅为了证明不是自己在撒谎,让诸大授和陶大临把这些天他们从丙辰科同年嘴里得到的消息都拿了出来,献给嘉靖,还有在场的群臣。
不得不说,大明的士人不是满清能比的,他们自负不假,却并不封闭。
其实在场的众多大臣也听闻过不少西夷的事情,以往只是当成笑话,可是经过唐毅的整理,却给大明的君臣极大的震撼。
比如在里面就有一条,大明境内北方由于银子相对短缺,金银比价在八九比一,南方是十比一左右,而西夷由于白银众多,他们的金银比价是十三四比一,最令人叫绝的是倭国,倭国黄金产量极大,幕府虽然规定金银比价和大明一样,都是十比一,但是很多坐拥矿山的藩阀治下金银比价甚至在五比一,西夷往往利用金银差价,从倭国牟取暴利,而后用来换取大明的物产……
这一条很多人看不明白,可是在场两个天才却都惊骇不已,严世藩或许因为一目了然,最先反应过来,紧接着嘉靖也是大吃一惊。
“唐毅,你说倭国的黄金竟然比大明便宜一倍?”
唐毅苦笑着点点头,“很多真倭俘虏的口供,的确显示如此。”
严世藩几乎高兴的跳起来,大叫道:“陛下,臣有了填补亏空的办法了,只要把大明的白银运到倭国,换成黄金,一百万两白银能换回二十万两黄金,岂不是相当于二百万两白银,足足能多赚一倍啊!”
嘉靖也强压着激动,用变了调的语气问道:“唐毅,严世藩说得可对?”
不得不说,严世藩的天才让唐毅都吃了一惊,
“非也非也。”徐渭突然笑道:“老大人,太祖爷说的是欲绝之,是想要,而非真的要做,我说的没错吧?”
唐毅笑道:“诚如老大人所说,可是这段后面还有一句,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民皆陷入刑宪矣,故尝禁其往来。关口就在一个‘尝’字,太祖爷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老人家曾经禁绝,可接下来政策就要变化了,何以见得,看第四条和第五条,第四条是严金银,铜钱,兵器等物出海,而非是禁,第五条呢,是不许用番香番货。为什么呢,国初之时,民生凋敝,通货紧缺,金银铜钱等物不能流出海外,光是禁止海上贸易还不行,还要管住百姓,只要百姓不用番香番货,金银就不会外流。”
嘉靖听着唐毅的话,眼前就是一亮,历代明朝的皇帝不是看不到开海的好处,可是苦于祖制,他们谁也不敢大张旗鼓开海。
直到此刻,嘉靖终于窥见了一丝推翻祖制的机会,忍不住跃跃欲试,插嘴道:“外流不许,言下之意金银流入就没问题了。”
“陛下圣明!”唐毅笑道:“太祖爷反对买外面的东西,可是不反对往外面卖东西赚钱。”
眼看着又有两条祖训被推翻,刚刚吃了大亏的李默实在是忍不住了。
“唐毅,你根本是胡说八道,既然太祖爷不反对赚钱,那为什么还有最后一条,不准人民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
“哈哈哈,这就是太祖爷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方。”唐毅感叹说道:“太祖爷立国以来,天下初定,户口锐减,荒地遍及天下,此时耕种土地的人还不够,岂能鼓励百姓经商?然则海外之利又不能不要,所以太祖爷想出了绝妙的主意,那就是不许民间贸易,只能由官方进行。”
唐毅笑道:“说到了这里,徐渭的疑问也就明了了,成祖皇爷正是秉承太祖之命,七下西洋,进行官方贸易,宣扬大明天威,带来海外丰厚利益。成祖爷南征北战,修筑京城,编撰哪一项工程离得开银子,可以说开海通商,乃是永乐盛世的关键!”
唐毅说完之后,简直要给自己拍巴掌了,我特么的太能穿凿附会了!
可以说在场大多数人都被说服了,唯独李默还不放手。
“唐毅,你说开海带来了永乐盛世,那为何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不再继续海上通商?难道仁宣不是盛世吗?”
用你的锅下你的面,李太宰也够刁钻的,在场众人都看着唐毅怎么回答,只见他轻轻一笑:“太宰大人,说到底您还是没看懂太祖爷的圣训,太祖提到要防止金银外流,经过太祖成祖苦心经营,我大明已经物阜民丰,无所不有,譬如两个水池,原本一个水位低,一个水位高,自然高的向低的流,等到水位一致之后,流动也就停下来了。”
“好一张伶牙俐齿,那现在你主张开海,是外面的水位又高了吗?”李默须发皆乍道。
“不错!”唐毅大声说道:“近几十年来,西夷在海上探险,发现新大陆,挖掘到数量惊人的金银,倭国列岛,也有大量金银产出,他们手捧千百万两金银,想要换取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厚利当前,此时不开海,更待何时!”
第348章 大胜大忧
自从朱老四迁都北方之后,天子守国门,固然很有魄力,但是却带来一个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南北信息落差太大。
比如江南经济蓬勃发展,商贸繁荣,而帝国的决策者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时代,本能地排斥变革,拒绝改变。可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唐毅要做的就是狠狠敲击大明的君臣,让他们能睁开眼睛,重新看待这个世界!
“陛下,臣等五人,皆久居东南,耳濡目染,西夷固然物产贫瘠,民生富庶远不及大明,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夷不但本土金银储量丰富,而且穷极思变,近百余年来,西夷频频远航,试图寻找前往东方的航路,贪图者,就是我大明的丝绸瓷器,阴差阳错之下,他们竟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金银矿产无数,西夷因此陡然而富,东南海面,时常能出现西夷船队,整船整船的金银运来,数量之大,简直令人咋舌!”
大家正侧耳倾听的时候,李默忍不住暴喝一声,“陛下,臣以为唐毅根本是一派胡言!试问西夷若真是金银遍地,岂不是富庶远超大明,这种鬼话谁能相信?”
唐毅不疾不徐,轻蔑一笑,“太宰大人,倘若把您放到一片荒无人烟的地上,给您一袋黄金,一袋大米,请问您取哪一样?”
不等李默回答,唐毅笑道:“我想正常人都会取大米,西夷就是如此,我曾经问过一个西夷传教士,在他们那里,蔬菜水果的价钱是大明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当他们看到东南集市上几文钱就能买走一大堆蔬菜的时候,一个个惊掉了下巴。”唐毅用夸张第二卷。说道:“正因为西夷物产有限,而金银众多,和他们贸易才有利可图,一匹丝绸,在大明最多买到十两,如果卖给西夷,至少二十两,据说远渡重洋,运到了他们的国度,一匹丝绸甚至能达到五六十两之多……”
唐毅为了证明不是自己在撒谎,让诸大授和陶大临把这些天他们从丙辰科同年嘴里得到的消息都拿了出来,献给嘉靖,还有在场的群臣。
不得不说,大明的士人不是满清能比的,他们自负不假,却并不封闭。
其实在场的众多大臣也听闻过不少西夷的事情,以往只是当成笑话,可是经过唐毅的整理,却给大明的君臣极大的震撼。
比如在里面就有一条,大明境内北方由于银子相对短缺,金银比价在八九比一,南方是十比一左右,而西夷由于白银众多,他们的金银比价是十三四比一,最令人叫绝的是倭国,倭国黄金产量极大,幕府虽然规定金银比价和大明一样,都是十比一,但是很多坐拥矿山的藩阀治下金银比价甚至在五比一,西夷往往利用金银差价,从倭国牟取暴利,而后用来换取大明的物产……
这一条很多人看不明白,可是在场两个天才却都惊骇不已,严世藩或许因为一目了然,最先反应过来,紧接着嘉靖也是大吃一惊。
“唐毅,你说倭国的黄金竟然比大明便宜一倍?”
唐毅苦笑着点点头,“很多真倭俘虏的口供,的确显示如此。”
严世藩几乎高兴的跳起来,大叫道:“陛下,臣有了填补亏空的办法了,只要把大明的白银运到倭国,换成黄金,一百万两白银能换回二十万两黄金,岂不是相当于二百万两白银,足足能多赚一倍啊!”
嘉靖也强压着激动,用变了调的语气问道:“唐毅,严世藩说得可对?”
不得不说,严世藩的天才让唐毅都吃了一惊,